松山新村 拆除在即 瀰漫離愁:位在松山菸廠旁 興建巨蛋園區 將走入歷史 居民忙打包 當年患難互助一家親 都成回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0147338.xml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主題與關鍵字:
都會萬象
描述:
走進台北市光復南路一0一巷內的「松山新村」,東區塵囂飛舞的雜沓聲,像是被滅了音似的停止哭鬧。靜謐的村落裡,有一股淡淡的不捨與哀愁,依偎在松山菸廠旁將近卅多年的松山新村,陪伴菸廠、啤酒廠、鐵道工廠員工走過繁華,看盡台北市的滄桑變化。因興建巨蛋園區,村落即將拆遷,走入歷史。離別前夕的感傷,讓居民們忙著收拾家當細軟,也勾起了一串串的對松山菸廠的依戀與回憶。八十二歲的蔡秋錦和七十多歲的趙梓敬,早年一同在建國啤酒廠共事,也是松山新村的老鄰居。蔡秋錦說,他是在台灣光復前一年,進入當時的「高砂麥酒工廠」(後來的建國啤酒廠)工作,一做就是四十二年,本來是住在啤酒廠對面的宿舍,後來配住到松山新村。「那時候這裡四面都是田,哪有國父紀念館,什麼都沒有,只有日本人的工廠。」蔡秋錦說,以前這裡叫做興雅庄,日據時代,這裡是台北市的邊陲地帶,舉目望去盡是阡陌良田,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台北鐵道工廠、松山菸廠有托兒所、鍋爐房、理鬆廳與蓄水池,提供台灣在地居民「以廠為家」生活上的依靠。蔡秋錦的大女兒蔡淑梅,是工廠幼稚園第一屆第一名畢業;蔡秋錦人生第一枚勳章,也是在此獲獎;就連第一句中文,他也是在工廠裡學的。他記得,在工廠裡工作的第二年(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工廠裡的公文開始變成一半日本、一半中文,他竟發現自己一句中文都不會說,那一年他廿三歲,看著國語課本第一課「新生活」斗大的三個字,心有戚戚焉。不同於蔡秋錦以廠為家的生活,趙梓敏形容自己是「四海為家」,包括啤酒廠、菸廠、材料廠、製瓶廠、印刷廠與公賣局,全都待過。他說,在松山菸廠工作的光景,最令他印象深刻。他說:「生意好的旺月,一忙起來,連續三、四個月在工廠無日無夜地加班」,為了趕工,連站廿四小時都不敢睏,就連沒電了,摸黑也不能讓生產線停擺,以前的人上班只有兩班制,整天站立工作不喊累,「我們都是這樣熬過來的。」七十三歲的王老太太,民國卅六年二月十四日到松山菸廠報到。她說,那一年她十七歲,每種菸都有不同的配法,從蒸、切絲、加香料、發酵到捲菸,種種繁複過程全都是人工完成,一旦趕起工起來,手一抓就是剛剛好廿根菸裝盒,一分鐘可裝廿盒。因為工廠員工感情好得像兄弟姐妹一樣,趙梓敬說,有一次,有一位員工的女兒考上北一女,卻因為家貧無法註冊念書,同事同心協力,不一會兒就有卅多個人標會,大家湊一湊錢,幫同事度過難關。如今,台北市東區高樓林立,不再是阡陌良田,走過日據時代,陪伴工廠員工歷經繁華的松山新村,因興建巨蛋園區而要拆除,再不久也要畫上休止符,進入歷史,走進員工的回憶當中。
出版者:
聯合報
日期:
2003-09-30
格式:
XML檔
來源: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47338
語言:
中文
關聯: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http://ndap.dils.tku.edu.tw/
範圍:
Taiwan, ROC
管理權:
聯合報系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
林信成
(02)2621-5656 # 3106
sclin@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國慶全民團結自強晚會 明晚在中華體育...
桃縣參加省運選手名單:總數二百零一人
中華隊今戰美北美南 爭奪青少棒青棒王...
頒獎六傑出選手:華裁足球隊敗於陸光 ...
棒球風靡日本:名星球員 身價百倍
第二波偵查 鷹隊十球員起訴:兩波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