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成棒奪得銀牌談體育政策規劃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0042170.xml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本報訊
主題與關鍵字:
焦點新聞
描述:
中華棒球隊獲得本屆奧運會銀牌,這是我國自一九六○年場傳廣在羅馬世運會獲得銀牌之後,我國選手在奧運會所獲得的最高榮譽。由中華成棒隊的奪牌經驗,對我國未來體育政策的規劃,應有示範作用。中華奧運代表團,此次採取精兵政策,選手人數低於歷屆的奧運會。由於預期奪牌機率不高,採取精兵政策,係正確的措施,可是中華隊在本屆奧運的表現,總體而言成績仍然欠佳,除了示範賽的跆拳隊獲得三面金牌、兩面銅牌之外,正式比賽項目,衹有中華棒球隊獲得銀牌;這一結果值得在為棒球隊擊敗日本而高興之餘,作冷靜的檢討;政府體育政策,自然並不是完全以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獎牌為目標,但是選手參加國際比賽,獲得佳績,對於鼓舞民心士氣,促進體育外交,展現國家實力等,都有莫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培育人才,在國際比賽嶄露頭角為國爭光,仍是體育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政府近幾年來,為鼓勵體育人才也採取了若干措施,例如「國光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要點」,對於表現優異的體育人才,最高獎金達一千萬元。不過培育體育人才,不能僅靠巨額獎金的誘因,必須有計劃的訓練。此次奧運會,除了棒球與跆拳之外,其他項目全軍覆沒,無法突破瓶頸,顯示我國的體育政策與人才培育措施,仍應著力加強。以往國人總以為東方人的體型較小,無法與西方人較量,體型的先天劣勢,在國際比賽中較難脫穎而出。此種認知已被大陸、南韓等選手在奧運會的優異表現所否定。大陸選手在最近三屆奧運會的紛紛奪金,證明中國人體格的潛能雄厚,如果有計劃培育,仍大有凌駕西方人的希望。棒球運動在國內風行多年,尤其二十年前少棒隊的異軍突起,在國際比賽屢有佳績,逐漸奠立棒球發展基礎。二十多年來,國內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逐漸發展,培養不少棒球人才,四級棒球隊在國際上均被公認為實力強大的隊伍。由棒球的發展經驗證明,任何體育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可幾,必須有堅厚的基礎,以及正確的政策。中華棒球隊此次在奧運會獲得銀牌,除了長期累積的基礎之外,棒運人士有計劃的提出四年培育方案,也是主因之一。四年前在漢城奧運會,中華棒球隊表現不佳,棒運人士痛定思痛,設計周全的培育發展方案,經過四年的磨練,終於獲得佳績。體育政策應由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規劃與執行,國內由教育部主管體育政策,教育部則由體育司負責執行體育政策。這等國家大計僅由司級單位負責,是否妥當,值得檢討。行政院組織法正計劃修改,有關部門已排除在行政院設置體育委員會的方案,殊有欠考慮,應重新研商。在教育部設置體育委員會,由教育部長兼任主任委員,應是最起碼的作法。唯有提昇主管體育政策部門的層級,才能擴充員額、經費,有效規劃、執行體育政策。除了政府部門之外,民間的全國體協、中華奧會以及各單項委員會,均是實際執行體育政策的單位。這些民間體育團體,應在政府輔導之下,健全內部組織;延攬真正人才負責實際工作。人力與經費是執行體育政策不可或缺的要件,人力方面包括體育政策的規劃者,執行政策的教練團,以及體育選手。全國體協、中華奧會扮演整體體育政策的規劃與協調角色,應更有效分配體育經費及相關資源。各單項委員會除了配合整體體育政策之外,對於所屬單項運動的政策規劃與人才培育,也必須肩負全責。主管體育政策的教育部則應與全國體協合作,定期考評各單項委員會的組織結構與工作績效,使各單項委員會真正發揮功能。依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而言,提供充裕經費發展體育,應是不成問題。政府撥付體育經費之外,民間人士也宜共襄盛舉。體育經費的運用,應以人才培育為主,包括提供優厚獎金、平時的訓練費用、體育選手的生活費用與待遇、教練的待遇、主辦比賽經費、出國參賽經費等,都得充分籌措。選手的教育安排與未來工作輔導,也宜周全規劃,使各項選手可全力以赴,沒有後顧之憂。選手的培育應著重長期規劃,此次奧運會金牌得主,不少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因此若干項目的選手培育應該提早,以十二、三歲選手為主。體育項目繁多,應該優先選擇若干適合國人發展的項目,作為策略性目標,例如棒球、跆拳、柔道、射箭、射擊、桌球。南韓的經驗值得參考,南韓在近兩屆奧運會大放異彩,獲得不少金牌,即是依據特長,策略性訓練特定項目人才所獲致的佳績。我國的各項條件不比南韓差,若能集中實力,作選擇性發展,必可突破體育發展的瓶頸。中華成棒的奪得銀牌,不祇國人為之雀躍萬分,亦令世界體壇刮目相看,這顯示入才長期培育的重要性,相關計劃的得宜,主其事者的全心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經過這次巴塞隆納奧運的角逐,尤顯得我國體育發展仍須急起直追,體育政策的規劃有待強化,政府主管部門與民間體育團體均宜徹底檢討得失,必須及早有計劃的投下雄厚經費提出短中長期發展方案。我們很高興的聽到行政院郝院長昨天在行政院院會中指示有關單位,研擬於適當地點設置大型室內運動場所的可行性,以鼓勵棒球等運動能更加發達。這是政府重視體育運動好的開始,朝野更應把握這一契機,合力把我們的體育運動推向成功之路。
出版者:
聯合報
日期:
1992-08-07
格式:
XML檔
來源: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42170
語言:
中文
關聯: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http://ndap.dils.tku.edu.tw/
範圍:
Taiwan, ROC
管理權:
聯合報系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
林信成
(02)2621-5656 # 3106
sclin@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嘉新體育獎學金 一百零五人獲得:少棒...
成棒培訓隊 選出44人:總教練下月底...
奧運代表團,今天出征:卅七位選手十四...
明起打複選賽
中華成棒隊56人培訓
小國手勝利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