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觀音亭

馬公觀音亭
馬公觀音亭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有鐘鼓樓之觀音廟
建築樣式:祠廟建築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觀音菩薩被我國民間視為是尋聲救苦,具大慈大悲的母性形象,及慈航普渡。拯救水手漁人於風濤海浪中之神能,而禱雨靈驗尤具聲名,故其香火能夠保持不墜,不僅清代駐澎員文武官員出錢出力創建維修,也一直受到馬公市民普遍膜拜。故觀音亭除為馬公地區之信仰中心外,更兼具歷史教育功能。 二、時代之遠近﹕   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 6 9 6),至今三百年。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為游擊薛奎前建。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馬公觀音亭的建築構造基本上屬於閩南傳統建築營方式的範疇,材料多以木、磚、石為主,結構型態分為承重牆與木構架的柱樑系統及複合式構造體系。   觀音亭因位於馬公市郊區遼闊的海濱斜坡地,故其平面格局不同於一般式的街屋廟宇狹長型的配置方式,在院落配置精神下,屬縱橫發展一完整的建築群體。整體配置上亦遵守中國傳統建築軸線精神,祭祀空間均集中在中軸。橫軸均由過水空間連繫護籠與正殿空間,形成三縱棋二橫軸動線交織的細路。   為加強橫向構件的連繫,拜殿與正殿皆使用輔助桁,輔助桁是主要橫向構材,形式特殊,極具地方性特色。   於拜殿前增作軒亭,為合院式廟宇的一大特色,有延伸反擴充拜殿空間的功能。葉系構築的大木結構,分為抬樑與疊斗式,為漳州南部建築的構架特色。 五、數量之多寡:   澎湖縣僅此一座。 六、保存之情況:   在嘉慶、道光及日據與戰後時期,曾進行數次之改建,大都針對廟之兩側進行修建較多,關於建築本體的修建則較少。 七、規模之大小:   馬公觀音廟座北朝南,為二進二護龍帶天井、拜亭的格局,建築現況現模面寬三二點七公尺,縱深廿六點六米,近似正方形的平面配置。 八、附近之環境﹕   亭位於馬公市郊,與住宅商店區隔有一段距離,鄰近青年活動中心、籃球場與澎湖縣長青活動中心。
日期:
年代:1696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11月27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澎湖縣
地理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馬偕墓
馬偕墓
蘆竹五福宮
蘆竹五福宮
台南三山國王廟
台南三山國王廟
風神廟
風神廟
蓮座山觀音寺
蓮座山觀音寺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