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包含荷蘭、清代與日治時期所建之三種不同類型建築
建築樣式:官署建築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歷史上,淡水紅毛城是台灣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它是十七世紀約當明末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侵入台灣所留下的古堡,此後又歷經明鄭、清朝與英人之手,到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才歸中華民國所有。台灣地區像紅毛城般主權數度易手的古蹟並不多見,其價值不僅在藝術性或是紀念性上,更在於台灣對外關係上的變遷意義。這座一級古蹟在人們心目中所留下的,除了風貌特殊的西式建築外觀,更重要的是在這塊土地上,曾有不少重要史事,交織成滄桑的台灣史。 二、時代之遠近:   西班牙人在今淡水紅毛城附近原建有聖多明哥城(SanDomingo),崇禎十五年(西元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西班牙人而據有台灣北部,因原城堡已毀,乃在今址另建一堡,時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稱此城為紅毛城。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紅毛城為崇禎十五年(西元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西班牙人而據有台灣北部,建築紅毛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人,此城歸明鄭有,但因明鄭的重心在南部,故未加重視,至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才略加修葺,但同年八月鄭氏降清,修葺乃告中斷。清治時則直至雍正二年(西元1724年)方重修此城。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時,英國向清廷租用紅毛城為領事館,並徹底整修,將主樓外牆漆成紅色,之前亦曾租用為牢房。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並加蓋領事官邸於其旁。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清廷於甲午戰爭中戰敗,將台灣割讓日本,但紅毛城仍繼續租予英國,作為領事館之用,直至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六月三十日才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紅毛城原本是一座城砦,而根據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的推測,荷人所建的紅毛城,平屋頂上還有一座木造尖形頂,但英國人租用紅毛城已混入英國樣式的建築風格。尤其在主堡東側的精美紅磚洋樓,是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才建造的,形式已經是十九世紀的殖民樣式。 五、數量之多寡:   淡水紅毛城為一衙署,目前列入古蹟者,台閩地區僅有六處。 六、保存之清況:   非常良好,管理良善。 七、規模之大小:   紅毛城古蹟以四周城牆為邊界,面積約有一萬四千餘平方公尺。 八、附近之環境:   本古蹟已於民國七十五年納入都市計畫,確定鄰近地區範圍,並定為「古蹟保存區」。
日期:
年代:1642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2年12月28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北縣
地理位置: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景美集應廟
景美集應廟
道東書院
道東書院
台中林氏宗祠
台中林氏宗祠
滬尾砲台
滬尾砲台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