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女中(原台北第三高女)

中山女中(原台北第三高女)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1938年所建的現代主義女中校舍
建築樣式:文教建築
  臺北第三高女即今日之中山女中,是臺灣極著名的女子中學之一,亦是臺灣最早創立的女中。一八九八年初創於士林,稱為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設有本科與手藝科二科,專收臺灣優秀女子入學,與當時專收日籍學生的第一女高形成鮮明對比。一九一五年遷校於艋舺,即今天內江街護專一帶,當時校舍多為木造建築,至一九二二年改名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一九三七年建新校舍於今址,戰後再更名為北二女,今天稱為中山女高。在悠久的校史傳統中,培育臺灣優秀婦女不計其數,她們日後多成為社會中堅,以聰慧賢淑之臺灣婦女典型形象與氣質,發揮了極為深遠之影響力,為臺灣社會貢獻心力良多。   第三高女的校舍建於國際現代建築運動興起的三○年代,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造型新穎,門窗比例簡潔大方,外觀以垂直與水平線條組合,反映出現代主義的建築精神,教室走廊附有置物櫃,地板施工精良,業界公認為精良的女子中學校舍。原從內江街曾遷建一座木造教室,但戰後已遭拆除。目前這棟教室仍然完整無缺,可視為臺灣高等女子中學教育搖籃之象徵,彌足珍貴。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原為台北市第三高女的校址,屬台灣婦女的最高學府,具文化價值。 二、時代之遠近:   「台北第三高女」創建於日據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原在內江街,昭和十三年遷建現址。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原日據時期的台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因為是台灣婦女受高等教育的好學校,因此造就培育了不少當今有成就、有名氣的婦女。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台北第三高女」為日據後期「現代主義」風格之建物。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外貼淺色面磚二丁掛,為一九三○年代流行之建材。 五、數量之多寡:   台閩地區二百九十七處古蹟中,學校教育類雖然為數不少,但日據期的學校建築得以列名為古蹟者,僅此一處。 六、保存之情況:   目前保存良好。面磚部分脫落,並以新面磚修補,木窗代之以鋁窗,但仍保留原貌。 七、規模之大小:   逸仙樓建築本體。 八、附近之環境:   位於學校校園內,有校園與植栽烘托,景觀良好。
日期:
年代:1938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85年2月20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北市
地理位置: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
王得祿墓
王得祿墓
彰化關帝廟
彰化關帝廟
淡水外僑墓園
淡水外僑墓園
北極殿
北極殿
鄞山寺(汀州會館)
鄞山寺(汀州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