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書院

學海書院
學海書院
學海書院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陳維英曾擔任山長之書院
建築樣式:文教建築
  學海書院,於清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由淡水同知婁雲創建,惟因事延廢,至道光二十三年(西元一八四三年)始由繼任同知曹謹續成之。書院原名艋舺,因覺名稱不雅而改稱文甲。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閩浙總督劉韻珂巡視臺灣,易名學海,並題額曰學海書院。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重修。歷任院長中以學名時者,有同知曹士桂、舉人陳維英等。日人治臺後標售其地,高姓族人看上這座優美的古建築,承購改充宗祠以迄於今。但近年環河南路拓寬,門廳乃退縮新建。   此書院為清季淡北最高學府,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所設艋舺義塾及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新置淡水縣儒學亦附設於此。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紀念價值上,學海書院原名文甲書院,為清季淡北最高學府,歷任院長亦不乏聞名學人,如曹士桂、陳維英等,而今所見之門廳雖為改建之作,正堂卻仍為原形原貌,且現為台北僅存之古書院,深具紀念價值。 二、時代之遠近:   本書院於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由淡水同知婁雲議建,而在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年)由同知曹謹建成,至今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本書院在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時由陳維英擔任院長,曾有一次興修。而日據時期,書院功能消失,建築歸官有,曾做為「國語學校」創立事務所,一度改為日軍宿舍。後來公開標售,高姓族人商得原得標之吳氏轉售,明治四十三年(西元1910年)以後改為高氏族人的祖祠「有繼堂」,故後人多稱高氏宗祠。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學海書院的空間配置以講堂為中心,左右對稱配置,有大門、講堂、朱子祠三進及左右護龍,具有明顯的中軸線。 五、數量之多寡:   台閩地區計有十二處的書院古蹟。 六、保存之情況:   本古蹟之前門因拓路而削去一部分,修建之後除外貌大略維持之外,形式和機能皆已改變。 七、規模之大小:   本古蹟為三開間兩廊兩護龍的建築。 八、附近之環境:   學海書院位於環河南路上,建物坐向與馬路偏斜,緊臨人行道處修築一道圍牆,圍牆上另闢一處開口,為進出書院的主入口。左側外為龍山國小操場,通往後側的通道則設鐵柵欄,無法通行。
日期:
年代:1843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8月19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北市
地理位置: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風神廟
風神廟
台南三山國王廟
台南三山國王廟
新屋范姜祖堂
新屋范姜祖堂
圓山遺址
圓山遺址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