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家傳手抄太極拳老譜

楊澄甫家傳手抄太極拳老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095B00BP
資料類型:
書籍
著作者:
楊澄甫 家傳
描述:
《楊澄甫家傳手抄太極拳老譜》,全書共40目,目錄列出32目。 1.八門五步:要義為四正四隅八種手法合正向斜向八個方位,亦合八卦之八門;五行合五種位移,即五步;八門五步合為十三勢。 2.八門五步用功法:謂明「知覺運動」後可懂勁,太極功夫可再深造。 3.固有分明法:透過運、動恢復覺、知的本能,才能懂勁。即先能知己,而後才能求知人。 4.粘黏連隨:述明粘黏連隨四種型態及此四法即為明知覺運動的途徑。 5.頂匾丟抗:述明頂匾丟抗的型態以及其為影響粘黏連隨、知覺運動之四病。 6.對待無病:言對待的正確型態(粘黏連隨)及錯誤型態(頂匾丟抗)。正確後才合於知覺運動,才能懂勁。 7.對待用功法守中土:七言十句,言對待首重中定,次重四正手法,三重身形腰頂、粘黏連隨。 8.身形腰頂:七言六句,腰頂即豎直中正功夫,身形則舒展鬆沉境界,言兩者之重要。 9.太極圈:七言十句,言對待數難,一為中定功夫,二為進圈,另須週身相隨。 10.太極進退不已功:七言九句,四正手純熟,方能演出四隅手,並連綿不絕。 11.太極上下名天地:七言八句,言四隅手之來去既濟不絕。 12.太極人盤八字功:七言四句三首,為八門手法使用總結。要言仍在腰頂、由內而外、對待自然、進退往復連綿。(1-12目為初階部分。) 13.太極體用解:論人身體用的道理與順序。由自然之理至(人的)意念再到身體勁力。內修外修是互通的。 14.太極文武解:先分別敘述文(為體)、武(為用)的功用,再敘述文武合用,最後論述文武合之重要。 15.太極懂勁解:言懂勁,於自身可達內外均衡的健康;於外可隨狀況運用變化,自然而發,不需刻意勞心。 16.八五十三勢長拳解:即太極拳解,要義在己則由熟練合矩始,日久自然貫通不滑不硬;與人對待,八門五步是根本,四手是基礎。由開展而緊湊。 17.太極陰陽顛倒解:先列舉陰陽屬性,再說明顛倒之理,再說明天地運化之道。 18.人身太極解:以人體、器官、五感、情志合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 19.太極分文武三成解:文者體育、武者武事,文武相合為大成、以文得武或以武得文為中乘、專務一事為小成。 20.太極下乘武事解:太極之鍛鍊要求柔軟於外應對,內蓄堅剛。歷程是由粘黏連隨而得知覺運動而後懂勁,才能達到。 21.太極正功解:言太極是以方圓為規矩,圓合出入緊湊、方合進退開展,互為往來。 22.太極輕重浮沉解:系統分析輕重浮沉的程度與造成的問題,分「上手」、「平手」、「病手」三種水準差異。 23.太極四隅解:言四正手為根本,四隅手是補病手之失,仍需歸於中正矣。 24.太極平準腰頂解:七言二十句,前段述明平準腰頂的基準,七言部分初步提出發放的原則。 25.太極四時五氣解圖:合方位、季節、四音、五行為一系統的圖。 26.太極血氣根本解:言血、氣在人身上的周轉與運化。 27.太極力氣解:言氣走於內,氣血足則內壯;力出於外,有力者外壯。 28.太極尺寸分毫解:太極功夫練至緊湊,然後可以求尺、寸、分、毫的細微,對待勝負關鍵亦在此。 29.太極膜脉筋穴解:論節拿抓閉手法對應,及其產生效應。 30.太極字字解:提出用手十二字、運氣十二字、關乎神八字、關乎意勁四字,共解三十六字。 31.太極節拿抓閉尺寸分毫解:節膜拿脈抓筋閉穴必須用按摩推量四法得知。 32.太極補助氣力解(目錄題有誤,當為太極補瀉氣力解):言對待時氣力太過或不足之減少增加現象分析。 (13-32目為進階部分,除24.25.目外,餘皆論說文。篇題大都冠以「太極」,並各篇題末均有一「解」字。惟「八五十三勢長拳解」以「八五十三勢」代表「太極」一詞;「人身太極解」將「太極」二字放在篇題中。以上20目是系統地解說太極拳原理的教材。以上資料摘自沈壽,《太極拳譜》,台北:大展,1996年3月。) 以下目錄無 33.太極空結搓揉論:針對空結揉搓的系統分析,共十種狀況皆是病。 34.懂勁先後論:言懂勁後仍有斷、接、俯、仰之病,乃是知覺不夠,「真懂」後則能接及神明。 35.尺寸分毫在懂勁後論:言懂勁後,才真正能出節拿抓閉工夫,生死存亡據此焉。 36.太極指掌捶手解:系統分析指掌捶手的分類,計有五指(推演出有三十五指)、五掌(推演出有九掌)、五捶(推演出有十捶)、五手(推演出有十手) 37.口授穴之存亡論:穴道傳授必定由老師親為,有三因、八不傳、五可傳的標準。 38.張三丰承留:五言二十四句,論太極起源甚古,流傳甚遠。 39.口授張三丰老師之言:首論文武之事是人固有本能,惟不倡武事;次論太極採戰之法以補自身陰陽。 40.張三丰以武事得道論:言先有理後有天地,人秉天地承父母精血而出。欲歸回本性,必經由五行八卦四象兩儀太極由外斂內,即藉太極工夫之道以得。
原書籍 可至此觀賞: http://martialart.giss.ntsu.edu.tw/taichi95/bookdetail.php?originalNumber=095B00BP
格式:
數位檔案格式:jpg
來源:
國立體育學院 太極拳武術數位典藏計畫 http://martialart.giss.ntsu.edu.tw
語言:
中文
管理權:
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太極劍(附太極長拳)
太極劍(附太極長拳)
陳氏太極拳圖說卷二
陳氏太極拳圖說卷二
陳氏太極拳圖說卷首
陳氏太極拳圖說卷首
太極拳術的理論與實際
太極拳術的理論與實際
太極拳術彙解
太極拳術彙解
太極答問
太極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