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四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226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吳沙列傳   吳沙,漳浦人,少落拓。來臺,居北鄙之三貂嶺;任俠,通番市。番愛其信義,遠近歸之。民窮蹙來投者,則與米一斗、斧一柄,使入山伐木抽籐以自給。於是客至愈多。淡水廳慮其亂,遣諭羈縻之。林爽文之變,全臺震動;及平,黨徒多北走,遁入山。同知徐夢麟素知沙有為,請大吏,檄沙堵守。沙既通番市,嘗深入蛤仔難,視其地平廣而腴,可墾田。蛤仔難者,番地也,三面負山,東臨海,平原萬頃,溪港分注,天然沃壤也。自三貂嶺越山行,一、二日可至,然漢人鮮入者。乾隆三十三年,林漢生始召眾入墾,為番所殺。後或再往,皆無功。沙既議墾,謀於其友許天送、朱合、洪掌。之三人者,亦番割也。分募三籍流氓,率鄉勇二百餘人前進,佃農隨後。嘉慶元年秋九月十六日,至烏石港,築土堡以居,則今之頭圍也。闢地日廣,番始驚怖,傾其族以抗。而鄉勇力戰,沙弟立死焉。沙既遭番害,竭智併力,不稍屈。乃使告曰:『吾輩奉官命而來;以海寇將踞茲土,為番人患,非有心貪而之土地也。且駐兵屯田,亦藉以保護而之性命爾』。番信之,鬥稍息。居無何,番患痘,枕藉死,閤社遷徙。沙以藥施之,不敢食;強而服之,病立瘥。凡所活百數十人。群番以為神,納土謝。未一年得地數十里。   初,沙將入墾,苦無資;淡水柯有成、何繢、趙隆盛聞其事,皆助之。沙所募多漳 籍,約千人,泉人漸乃稍入,而粵人則為鄉勇。已而漳人蕭竹來游,沙禮之,為之畫策。二年,沙赴淡水廳給照。許之,與以吳春郁義首之戳。疏節闊目,一切聽從其便。沙乃召佃農,立鄉約,徵租穀,刊木築道。沿山各隘,分設隘寮十一所,曰民壯寮,募丁壯以守。每隘十餘人,或五、六十人,晝夜擊柝,行旅無害,故來者皆有闢田廬、長子孫之志。而沙亦歲入愈豐,以其餘力拓地至二圍。   三年,沙死,子光裔無能,侄化代領其事。已而吳眷、劉胎、蔡添福來附,拓地至湯圍。番慮其逼,復時有戰鬥,互殺傷。化乃與番和,約不相侵擾。番喜。進至四圍,皆為漳人踞。泉人初不及二萬,僅得二圍地,民工衣食皆仰於漳。粵人忿,且諗泉人弱,起而攻。泉人與鬥,輒敗,將棄地走,漳人留之,更與以柴圍之六十九結奇立丹之地。化及三人者咸戒其眾,毋更進,而三籍亦相安矣。七年,人至益眾。漳人吳表、楊牛、林、簡東來、林瞻、陳一理、陳孟蘭,泉人劉鐘、粵人李先,共率眾一千八百十六人,進攻得五圍,謂之九旗首。九旗者,人各建一旗,立地上,以色為界。於是漳得金包里、股員、山仔、大三鬮、深溝地,泉得四鬮一、四鬮二、四鬮三、渡船地,而粵亦得一結至九結地;然泉人別闢溪洲一帶。三籍之氓雖各耕鑿防備,而皆奉化為義首;化亦能御其眾,聽約束,不敢犯。   九年,彰化社番土目潘賢文犯罪懼捕,率岸裏、阿里史、阿束、東螺、北投、大甲 、吞霄、馬賽諸社番千餘人,越內山,逃至五圍,欲爭地。而阿里史番強,挾火鎗,漳人不敢鬥。謀散其眾,犒以粟,分置諸番而食之。阿里史番說,漸以火鎗易衣食幾盡,漳人始侮之,而番不能鬥矣。十一年,淡水漳、泉械鬥,有泉人走入蛤仔難,其族納之。復與漳人鬥,粵及阿里史諸番皆附。然漳人地大族強,與戰輒勝,遂併泉人地。諸番無所棲息,移往羅東,奉潘賢文為長,未幾又鬥。漳人林標、黃添、李覲各領丁壯百人,以吳全、李佑為導,夜度叭哩沙,潛出羅東後突擊之。諸番驚潰。於是漳人復併有羅東。既而泉人請和,許之,乃自溪洲沿海闢地至大湖。粵人亦順伏焉。   先是海寇蔡牽之亂,侵犯沿海。十一年春二月十六日,泊鹿耳門,窺府治,為福建水師提督李長庚所敗。遂北去,圖踞蛤仔難。眾懼,化謀拒之。夜集鄉勇數百,扼險要,又命諸番伏岸上。明日寇至,入市貨物,禽之,得十三人。牽怒進攻,眾斷大木塞海道,船不得入,久之乃去。十二年秋七月。牽黨朱濆犯雞籠,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逐之,濆竄蛤仔難。大載農具,入泊蘇澳,將奪溪南地為巢穴。蘇澳為臺東番界,距蛤仔難東南,官軍固未至也。五圍頭人陳奠邦告急。知府楊廷理北上,與得祿合,會水軍勦之。濆苦無援,思結潘賢文為內應,而李佑亦陰通賊。廷理知,召賢文諭以大義,犒其眾。番喜,願效力。乃設木柵於海口,捕通賊者,佑懼逃賊舟。九月初九日,廷理自艋舺至五圍,召義首林永福、翁清和撫慰之,各率丁壯防守。而得祿舟師亦至蘇澳,合攻濆 ,大敗之。自是海寇不敢復來。是役化功特著,所部尤用命。事平,請以土地入版圖。大吏慮其險遠難治,不納。十五年夏四月,總督方維甸上其事於朝。詔可,乃改稱噶瑪蘭。十七年秋八月,設廳,置民番通判,築城建署,經劃地界。三籍之氓復日至,多至數萬人。洎光緒元年,改為宜蘭縣。   蕭竹,漳之龍溪人,頗能文,喜吟,精堪輿術。以臺為海外奧區,必有奇山水足供游覽,遂從其友來,窮歷南北。至蛤仔難,時吳沙方闢斯土,客之。竹乃探形勢,標為八景,且益為十六景,悉賦詩,或記述其山川脈絡。當是時墾地未廣,平原萬頃,溪注分流。竹於圖中凡可以建城築堡者,皆遞指之。後如其言。沙既闢斯土,至者數千人,力田自給。顧自恥化外,百貨鮮通,竹又為畫策,請入版圖。有司以土地遼遠,慮有變,不許。未幾竹卒,沙亦死,侄化領之,後從其議。   陳奠邦亦漳人。來臺,居淡水之金包里。豪俠自許,與柯有成、何繪善,每有義舉,慨然為之。已而移居蛤仔難,與吳沙相結納。嘉慶十二年,海寇朱濆犯蘇澳,將踞為巢穴。居人或通款;奠邦聞,獨遣人走府告急。至艋舺,得楊廷理會援之信,遂促有成諸人募鄉勇,而自偕泉籍義首導官軍,水陸夾攻。濆敗走。事聞,賜緞袍銀牌,以旌其 功。   蘭治初建,奠邦為街坊總理,努力任事。復率眾築城植竹,以底於成。道光四年,山匠林永春滋事,奠邦亦有功。事母孝,與士信,排人之難,濟人之急,有古烈士風。通判高大鏞旌其廬曰:『純孝性成』。里人曾疏其行於廳,未及核報,而奠邦死。家亦中落。   連橫曰:吾讀姚瑩、楊廷理所為書,其言蛤仔難之事詳矣,而多吳沙開創之功。夫沙匹夫爾,奮其遠大之志,率其堅忍之氓,以深入狉榛荒穢之域,與天氣戰,與猛獸戰,與野蠻戰。勇往直進,不屈不撓,用能達其壯志,以張大國家之版圖;是豈非一殖民家也哉?吾又讀謝金鑾蛤仔難紀略,力陳廢棄之非,其言曰:『夫君子之居官,仁與智二者而已。智者慮事,不在一日而在百年;仁者之用心,不在一己之便安,而求益於民生國計。倘敬事以愛民,蛤仔難之民,則堯舜之民也,何禍端之有』?旨哉斯言,可以治當時之蛤仔難,且可以治臺灣矣。夫蛤仔難番地爾,勢控東北,負隅固險,得失之機,實係全局。使非沙有以啟之,則長為豺狼之域矣。然則沙之功不更偉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經營紀
列傳二
右筆記
初八日午後二點
古今詩話菁華
關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