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庶姓子姓解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1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庶姓;子姓,皆同也,庶之義,為眾子之義,亦為眾,猶云眾同姓也。子姓之為同姓,統一姓而合之,庶姓之為同姓,就一姓而分之也。何謂就一姓而分之?古者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同也,氏別也,姓之為同,如魯與周晉吳鄭同姬姓,宋與戴蕭同子姓,齊與許及州萊申向同姜姓,任宿與顓臾須句同風姓,秦與江徐莒梁黃郯同嬴姓,杞與越鄫同姒姓,楚與夔同芊姓,此同也。   氏之為別,如共工之後,為洪氏、共氏(共工帝事,古吏所載不一,當以《左傳》為實,此據《姓篡》。),臺駘之後,為沈姒氏、蓐氏、黃氏(見沈約傳)。太嶽之後,為許氏、申氏、呂氏(見《左》、《國》)。顓頊之後,為重黎氏、為羲氏、和氏,在周為程氏(即程伯休父),其後為司馬氏。陶唐之後,在夏為御龍氏,商家豕韋氏,周為唐杜氏,在晉為范氏,在秦為劉氏。有媯之後,為姚氏,在周為虞氏、胡氏,列國為陳氏、袁氏、田氏。皋陶之後,為六氏、蓼氏、英氏、鬲氏,其後為偃氏。太公之後,為國氏、高氏,此別也,然此皆姓之遠者也。其有近而分者,魯懿公孫為郎氏,魯惠公子為施氏,鬥伯為棼奔晉為苗氏(即苗賁皇),夫概王奔楚為堂谿氏(堂谿惠,見《前漢》儒林顏安樂傳。)伍員屬子,於齊為王孫氏(齊有王孫賈,見《國策》,漢有王孫皓,見儒林傳。),魏顆之別為令孤(見《鑒簡》王十三),智果之別為輔氏(唐有輔公祐),齊宣之庶民為陸氏(亦田後),田侯失國為王氏,鬥子文孫為班氏,趙奢子孫為馬氏,此則有故而變者也。其有近聚而分,而非出於變姓者,齊丁公之後,為崔氏,齊桓公之後,為東郭氏,鄭七穆子展罕氏、子西駟氏、子產國氏、太叔游氏、伯及良氏、伯石豐氏、子石印氏,魯三桓慶父之後為孟孫,叔牙之後為叔孫,季友之後為季孫,季孫之小宗為公父、穆伯為孝公、烏季公、亥季、魴侯,叔孫之小宗,別為叔仲、為叔氏,孟孫之小宗,別為子服、為南宮、為孟氏。三桓之外,魯莊公庶子為東門氏(即公子遂,漢嚴彭祖傳有東門雲),魯文公庶子亦為叔氏(叔肸之後),此則姓之分也。   姓之未分為子姓,自一宗而相承也,姓之既分為庶姓,自一宗而繁衍也,既分為庶姓,未分為子姓,此子姓之親於庶姓者也,分而為庶姓,合而為同姓,此子姓之疏於庶姓者也。《詩》云:「振振公姓」,註為孫謂之子姓,此子姓之親而無疑者也,《楚語》:「率其子姓」,韋昭註謂為同姓,此子姓之疏而無疑者也。故《禮》大傳謂五世袒免殺同姓,殺者,自親而殺之,使疏也。又謂庶姓別於上,別者,由疏而別之,使親也。古人姓難分,而誼乃易使之合,後人姓雖合,而誼乃日至於分,此則始祖為正姓,高祖為庶姓之義,不講久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外交志
古今詩話菁華(二)
田賦志
右筆記
虞衡志
商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