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學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2010900165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旬報
描述:
內文:南宋文學者何。即被迫于金人。而自偏安江南以後。百五十年間之文學也。時當天下多事之秋。天子宰相概執姑息以祈一時之小康。故或戰事敗北。則割地以求和。文臣徒愛財。武將徒惜死。以苟殘喘而已。其間非無忠君愛國之士。前如李綱、宗澤、岳飛。後如文天祥、張世傑、謝枋得。是皆為國家之棟梁可以撥亂除暴。然而天命有在權奸當國。其後均不得其死悲夫。 然其文學之隆盛又非他時可比。文學有呂祖謙,陳亮。而詩家有楊萬里,陸游。史家有鄭樵,李壽。哲家有朱熹,陸九淵等。名賢輩出。難以指數。特舉其傑出者如下。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又號九曲老樵。年十二能詩文。補登仕郎。十九舉進士。三十七為樞蜜院編修官。五十一去蜀歸范成大為參議官。然范陸本文字之交。不拘禮法。當時人頗譏其頹放。號放翁者正此時也。後數年去蜀東歸。六十六以後則隱居以耽吟詠。自刪訂詩稿。至嘉定壽八十五而卒。臨死示其子一絕句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老翁」其丹心為國於此。可窺全豹矣。其詩凡三變。初喜濃艷。中年則變而為宏大。晚年則注重清新平淡。遂歸圓熟。實出李、杜、韓、白以外之新機軸。後人有評其作為不精練。少文飾。然其清新平淡豈非圓熟老練。言簡意深。存其中者乎。其學殖天下。雖不及韓李蘇軾。然憂時感事則純然入杜老之堂矣。推之為南宋第一詩人其誰曰不可。 朱熹南宋道學家之巨擘也。其源雖私淑程頤、張載、楊時等。其學力實出彼輩之頭地。按熹字元晦又號仲晦謚曰文。追封徽國公。幼而穎悟。年甫三歲。其父曾指天教之。已能問天上謂何物。又嘗授以孝經曰。人無如此不可為人。常與群兒戲沙上。熹獨端坐以手畫沙。視之。乃易之八卦也。其道學得受後世仰慕者。在此時,以嶄然露其崢嶸之頭角矣。紹興十八年舉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屢遷煥章閣待制。初從李侗學。後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遂得聖賢之宗。平素著述。有文集一百卷。生徒問答八十卷。易、詩、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太極圖、通書、西銘、楚辭等之註解、通鑑鋼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等之著作。後世學者宗之。自絕學以來。集諸儒之大成。發先聖之祕蘊。熹一人而已。其生前皆目為偽學盛受攻擊。死後與張、周、二程,同從祀孔廟。陸九淵字子靜號象山。三四歲時問父以天地無窮之理。父笑不答。彼則深思如忘寢食。乾道八年舉進士。然非政治家。為仕而無功。其教育感化人之力則甚偉大。其教育法。不設學規。不以文字為主。專執頓悟之工夫。故朱子派稱之曰。師心自用。陸亦評朱子曰。勞於外索。朱陸二人曾會鵝湖。而論經學旬日。各自執其意見。而兩不相屈。陸評朱支離。朱稱陸為大簡。遂不決而散。其後六年。陸再訪朱于南康。朱招于白鹿洞。求其講學。乃以論語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之一章。使聽者感發興起。而至流涕者。其所至開講筵。座客常滿。擁擠戶外。稱之曰象山先生。 使朱陸得會於鵝湖而論學者呂祖謙也。祖謙字伯恭。謚曰成。號東萊。彼與朱熹,張拭為友。攻關洛之學博覽群籍。不陷固陋。偏僻。性卞急。屢有忿恁恚。一日讀倫語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一章。忽渙然而冰釋。一時而心平氣和。不復立崖異矣。故朱熹曾稱之曰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然余決不謂彼。是經學者。況道學家更不可。蓋文章家也。任國史院編修官。其著作中最有聲價者。皇朝文鑑。東萊博議等作是也。 宋之末葉。文天祥,謝枋得之忠肝義膽。所溢出之詩文。正氣凜凜。誠千載不朽矣。彼等雖不敢以文字自任。然其詩文實可依持世道。裨益百世之人心不少如天祥之正氣歌。及枋得之卻聘書。於宋朝之文學史上。可謂棹尾之一振矣。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1年9月30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一
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
三點十分
軍備志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古今詩話菁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