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地點分類
連江縣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建築樣式分類
碑碣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不分類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科會數位典藏應用服務分項計畫-數位加值資源整合平台
公開徵選計畫
臺灣建築史
大埔石刻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明代驅倭寇的歷史見證,以四十一字說明抗倭史實,刻石在明崇禎年間。
建築樣式:碑碣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大埔石刻是明代遺留的重要文物,不僅具有研究價值,而且有紀念意義。其文化價值有四: (一)它是明末東南中國人抗擊倭寇俘敵較多的一戰,因此成為明代剿倭史上非常重要的見證。 (二)它是明末抗倭名將沈有容的紀念物之一。 (三)它也是明末名臣董應舉的遺筆之一。 (四)它與福建其他著名風景區──武夷山、普陀山、百洞山,之間存在著關聯。 二、時代之遠近: 沈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董應舉勒石於崖腹記述此事,其刻石年代並未記載,據文獻推知可能在董應舉去職後的明崇禎年間。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沈有容將軍為安微宣城人,字士弘,又字寧。生於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出身於官宦之家,但沈有容自幼習武,好兵略,萬曆七年(西元1579年)有容中武舉,自此先後在軍中凡四十五年,轉戰南北,經歷一百多次戰役,是明代後期軍人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尤其是在他抗擊倭寇,迫退荷蘭水師方面的功績更是不可磨滅的。 董應舉,福建閩縣龍塘鄉人(今轄連江縣),字崇相,號見龍,約生於嘉靖三十六年(西元1557年),卒於崇禎十二年。應舉年輕時,刻苦讀書,在邑中有文名,於萬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中進士,授廣州府教授,後升南京國子監博士,吏部主事,曾入朝任北文選司主事、考功中郎。為了平定倭寇,曾向福建巡撫推荐沈有容任水師將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萬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起復南京大理丞,後遭魏忠賢陷害,免職返鄉,講學於閩縣縣學。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大埔石刻刻有:「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之武,好兵略,萬曆七年(西元1579年)有容中武舉,自此先後四十一個字。石刻之字,陰刻凹槽明顯,字跡清晰。 五、數量之多寡: 馬祖地區僅此一處碑碣古蹟。 六、保存之情況: 民國五十五年陸軍龍虎部隊馬防司令官陸軍中將雷開瑄將軍之命與建六角亭一座於石刻之上,並立「大浦亭記」碑記其事,及整理其四周環境。基本上這是一次保護措施,其有效保護石刻,免於日曬雨淋及風化,使字跡保持非常清楚的狀況。 七、規模之大小: 大埔石刻之面積約二點七八平方公尺,其長一點七八公尺,寬一點五六公尺,上鐫刻四十一個字,分七行直刻,除第七行外以六字整齊徘列,每字約為二十二公分。 八、附近之環境: 附近為陡峭之崖壁,並建有亭台及碑記,並以填石方式籌建一處半圓形平台,並有護欄,在石刻背後的階段坡坎上且植有成列的相思樹與瓊麻,兼造景及水土保持之功用。
日期:
年代:明崇禎年間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7年11月11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連江縣
地理位置: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明崇禎年間)。[大埔石刻]。《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c/6e.html(2012/07/1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c/6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大埔石刻
建築樣式
水土保持
台灣建築
半圓形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鹿港地藏王廟
二林仁和宮
林秀俊墓
台南三山國王廟
金廣福公館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