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澳城隍廟

文澳城隍廟
文澳城隍廟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歷史悠久之城隍廟,木作反映潮州風格。
建築樣式:廟宇建築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文澳城隍廟不僅具有歷史意義,且兼具鄉治組織的意義,又因城隍廟的設置即表示政府公權力執行的範疇所在;同時,城隍廟也提供鄉人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動場所。因此,文澳城隍廟的存在,對於鞏固地方民心及維持祭祀功能就有了相當大的貢獻。   文澳城隍廟原為官方之祭祀廟宇,在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廳署移至馬公後,成為文澳之地方廟宇,除重要慶典外平時香火不盛。雖非始建之原貌,但仍大致保留澎湖廟宇之地方色彩,在古蹟保存上深具意義。 二、時代之遠近:   文澳城隍廟之創建年代,因無文獻可供稽考,故無法正確得知,但文獻記載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864年)將台澎收入版圖,設巡檢司於暗澳,依當時清朝慣例,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故當時應有城隍廟的設置,則其距今至少二百五十餘年。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文澳舊稱暗澳,城隍廟雖建於康熙年間,但淵源自明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年)都督俞大猷曾築城於此,以驅海盜林道乾。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其子俞咨臬驅逐荷人,也在此築暗澳天啟城,以便控制媽宮。雖然,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新建一座城隍廟於媽宮北側,但也由此一城隍廟而提供了澎湖過去三、四百年的發展過程。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城隍廟在形式上屬街屋型,其所以為街屋型,乃因澎湖暴風型冬季氣候的影響。城隍廟原貌應為三開間單院落的平面,四周為承重牆包備出完整的封閉空間,山門為退凹式,文澳城隍廟山門屋架形式上大致仍維持清朝末期的做法,保有傳統建築裝飾的特色,木架構各部分也反應著一座山門應有的複雜度,出檐吊筒、五彎枋等均備,只是沒有多餘的繁雜富麗,尤其山川脊,脊飾簡約,起翹適度,傳達了一個地方廟宇的特色而不流於庸俗。為了堅固與材料實施等方面的理由,許多做法都不再使用傳統的工法及材料。由於廟宇的配置關係,山門是城隍廟之一正立面,將這門面的角色,烘托的恰如其份。   其他待殊之處包括:(一)在牌樓面對柱邊再加半顆斗以承五彎枋及連栱之作法。(二)自門楣上做出斜傾的五彎枋,有如懸匾額狀,但不承受桁木重量。(三)門楣上增加有雕飾的塊狀墊木,城隍廟雕有獅座。(四)出簷斗栱從吊筒出櫸,直接頂住帆前楹,使簷口深度加大。(五)城隍廟之吊筒在柱斗燈樑上,燈樑喜用中間上凸之方形枋,不做斜枋連接。在雕飾方面,吊筒蓮花置於拱上,吊筒花籃置於燈樑上,且雕飾特大。(六)梭柱兩端細中間粗,有圓、六角及八角形,柱珠形式更多。(七)神龕上另加暗厝以降低空間,可達到加強神秘威嚴的效果。 五、數量之多寡:   馬公及文澳各一。 六、保存之情況:   由於城隍廟修建年代比較晚,格局構架都很完整,除有部分構件因屋面漏水且用料較差而腐壞外,其餘大致無損。 七、規模之大小:   文澳城隍廟佔地約一百一十坪,建築面寬九公尺,深十九.三公尺,為佔地約五十三坪之長方形廟宇。 八、附近之環境:   文澳城隍廟四周原是低矮的建築物,但現在都建為二至三層樓的平頂鋼筋混凝土的透天厝。
日期:
年代:無文獻可稽考,距今應至少二百五十餘年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11月27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澎湖縣
地理位置: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25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圓山遺址
圓山遺址
台中張家祖廟
台中張家祖廟
新竹鄭氏家廟
新竹鄭氏家廟
北極殿
北極殿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