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襯

符合的藏品

明朱侃畫童貞像 軸

明朱侃畫童貞像 軸

,精人物,山水師夏珪。 本幅童貞朱衣綠襟,手持寶藍經書,以層層白雲,設色雅淡,筆法細勁圓潤。童貞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文殊菩薩除本形外,亦現童子、僧人或龍女形象。現童子像時,多如本圖所繪散髮披肩,雙手捧.....more

1816/3333
明孫克弘朱竹 軸

明孫克弘朱竹 軸

於墨梅。  朱竹數竿,以墨筆畫石,覺彩色斑爛,特為古厚。 &*Bamboo in Red Ink Sun K’o-hung (1532-1610) Ming Dynasty Sun K’o-hung.....more

1817/3333
明謝時臣青松白雲圖 軸

明謝時臣青松白雲圖 軸

思忠,號樗仙,江蘇吳(今蘇州)人。能詩善畫,山水法沈周,得其意而稍變。尤善畫水,江潮湖海,俱見其妙。論者謂其氣勢有餘,韻秀不足,雖屬吳派,卻兼有浙派戴進、吳偉之風。 本幅蒼松兩株,盤紆而上,其後以雲.....more

1818/3333
元王淵秋山行旅圖 軸

元王淵秋山行旅圖 軸

度秋林,行走於長堤上。遠處水面,一行鳧雁排空而去,景物蕭疏清逸。山石藉濃淡墨相,增多了色調的變化。&*Wang Yüan (style name Jo-shui, sobriquet.....more

1819/3333
明王紱獨樹圖 軸

明王紱獨樹圖 軸

。號友石,又號九龍山人、青城山人。永樂間,以墨竹名天下,兼善山水。   永樂甲申(一四○四),作者四十三歲,在友人沈氏自樂軒中作。凌空一石,上作老樹杈枒,盤根露節。其下則坡石似在水濱,以荊條竹葉。布.....more

1820/3333
清郎世寧畫洋菊 軸

清郎世寧畫洋菊 軸

九歲,入天主教耶穌會為修士,習畫兼習建築。二十七歲來華傳教,召入內廷供奉,善人物花鳥,尤善畫馬。   菊花三朵,一深兩淺,濃淡掩映,光景如生。畫葉亦復翻飛映,以寫實為主。 &* Lang Shih.....more

1821/3333
清蔣廷錫墨牡丹 軸

清蔣廷錫墨牡丹 軸

二年),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酉君,號西谷、南沙。歷官文華殿大學士,有政聲。未第時與顧雪坡遊,善寫生。在朝為官後,矜重不苟作,偶為一二,又為宮禁所寶,流傳真蹟絕少。 牡丹兩枝,一墨染、一雙鉤,花後.....more

1822/3333
清張若澄笠亭嵐靄 軸

清張若澄笠亭嵐靄 軸

座,以竹林為,別是一番景緻。山石之描繪用折帶皴法,惟一再重覆,近似圖案的表現,略顯板滯。 &*A Pavilion Below Hazy Mountains Chang Jo-ch’eng.....more

1823/3333
清金廷標畫碧桃 軸

清金廷標畫碧桃 軸

揆,善人物花卉,亦工寫眞。高宗南巡時,進獻白描羅漢冊稱旨,被召入內廷供奉。 本幅畫臨水奇石,旁生桃樹一株,花葉盈枝,紅綠競姸。構圖為托近處樹石主題緣故,遠景採取低視平線法。平沙野蕪,益見遼遠,特有實.....more

1824/3333
清黃本復雙松四喜圖 軸

清黃本復雙松四喜圖 軸

。居安徽歙縣。擅長畫花鳥和草蟲。 兩株蒼翠勁拔的松樹間,跳躍著四隻喜鵲。松樹經過層層的點畫,表現出濃蔭密佈的感覺。喜鵲和苔點則加染石綠,為畫面憑添一些明亮的色彩,更托出松樹的沈鬱幽深。&*Huang.....more

1825/3333
清王武雪蕉圖 軸

清王武雪蕉圖 軸

,自稱雪顛道人,精於寫生花鳥,兼工山水。 以線條鉤畫芭蕉,再以淡墨染蕉葉,使有霜雪之意。王氏復畫竹,以其墨葉增加畫面之變化。按芭蕉生於南國,雪中芭蕉有違物理。唐王維曾作袁安臥雪圖,圖內有雪中芭蕉,賞者.....more

1826/3333
清謝遂畫人物 軸

清謝遂畫人物 軸

、或研墨揮筆,展現出雅集樂事。畫家用筆精謹,對人物刻劃尤為獨到。不僅衣描勁挺順暢。對耆耉臉上皺紋的掌握,亦是栩栩如生,和靄可親。在松、竹、柏樹的托下,亦象徵耄耋的老當益壯。 &* Very.....more

1827/3333
商後期至西周早期 鉤連雷紋瓿

商後期至西周早期 鉤連雷紋瓿

寬腹矮圈足瓿。此瓿形制在中原乃二里岡--殷墟早期到中期較常見,頸飾弦紋,肩飾雷紋底夔紋及目雷紋,腹飾鉤連雷紋及目雷紋,足飾雲雷紋。肩部純熟的複層花紋手法及高而捲鼻夔紋,在中原乃殷墟中期所常見。唯腹部.....more

1828/3333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紋茶碗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紋茶碗...

,皆繪同色釉彩,僅以綠葉托藍、白彩、及極少桃紅繪飾花卉,簡約樸實,為康熙琺瑯彩茶器之罕見者。此器或名為「宜興胎畫琺瑯菊花茶碗」。 故瓷016979N000000000 .....more

1829/3333
主要品名:仕女

主要品名:仕女

花草,而在坡陀危岩與景松竹中以粗筆勾勒,加以粗皴。其畫在精粗中變化無數,除筆法的精粗之別外,在形狀、技巧、構圖、落款、墨色、敷彩、表情、動作中找出精粗的巧妙配合,使人物造形更為鮮活。 印記/類別:款.....more

183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