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覺`NO 在 繪畫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明丁雲鵬松巔函虛 軸

明丁雲鵬松巔函虛 軸

石稜繁複,結構極密。全畫善於繁中用簡,故繁密中自有奇趣,是丁氏山水畫中精品。 &* Ting Yün-p’eng, a native of Anhwei province.....more

661/878
明周臣松泉詩思 軸

明周臣松泉詩思 軸

壁,不著筆墨,幾為雲霧所掩,遠山澹然點畫,倍空曠疏朗。士人對坐,觀瀑清談,人語泉聲,恍如身歷此境。此幅用筆成熟醇厚,為其晚年粗放之筆,雖題為仿戴進筆意,亦近於南宋馬遠畫風。 &* Chou Ch.....more

662/878
明文徵明金山圖 軸

明文徵明金山圖 軸

一五五九年),江蘇長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停雲生,衡山居士。畫師沈周,書畫雙絕,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故傳世畫蹟頗多。 小山一撮,在萬頃波濤中,飛帆四面圍繞。但江天空濶.....more

663/878
清吳歷倣吳鎮山水 軸

清吳歷倣吳鎮山水 軸

、王鑑,其畫出入宋元,名埒其師,世稱四王吳惲。吳墨井畫,好作重山疊嶂,以茂密蒼鬱勝。王石谷以為吳畫深入黃鶴山樵之室,此幀則仿梅花道人,用墨甚澹,涉筆踈秀,莽莽山林之氣,在微嵐薄靄之中。昔人每譏沙彌墨.....more

664/878
元王蒙秋山簫寺圖 軸

元王蒙秋山簫寺圖 軸

多。皴紋的用筆非常繁複,而毫不紊亂,特別能表現出山林茂密蒼鬱的感。 &* Wang Meng (style name Shu-ming, sobriquets Hsiang-Kuang ch.....more

665/878
明文伯仁攝山白鹿泉菴圖 卷

明文伯仁攝山白鹿泉菴圖 卷

五五五)文伯仁寓居此地白鹿泉庵,並與南京友人結茶社。此圖描繪由平地入山,經途所見,起首遠眺長江,中段棲霞寺隱於山麓,最後為白鹿泉庵,在重山峻嶺中,倍清幽。 &Cottage.....more

666/878
宋人倣張僧繇山水 軸

宋人倣張僧繇山水 軸

,以丹朱青綠為主色,並用白粉烘雲點樹,故奇彩艷發,神氣飛揚,全幅散發著一種古厚沉鬱的氣氛。然其風格筆觸則似出於明末藍瑛一門之手。&*Chang Seng-yu was a native of Wu.....more

667/878
清惲壽平寫生花卉 冊 山桃

清惲壽平寫生花卉 冊 山桃

。其中桃枝挺立,向左斜出,確有自題中所說:「一枝疑是美人簪。」的神態。桃花向以嬌美粉嫩的容顏著稱,此處卻以水墨來表現,更清新雅緻。(20110102)&* Yun Shouping.....more

668/878
明商喜戲貓圖 軸

明商喜戲貓圖 軸

隻螻蛄。另外一隻,眼睛正大大的瞪著要撲上去。這種題材,極為少見。正足以題示畫家觀察入微,隨處皆可入畫。畫中螞蟻,畫來生動,密密麻麻之感油然興起。 &* Shang Hsi was a native.....more

669/878
明戴進牧牛圖 軸

明戴進牧牛圖 軸

風傾偃,益沁涼滿紙;牧童手持喜鶴反向而坐,與右行之水牛適成一均衡態勢,凡此俱見畫家營構之巧思。&* Tai Chin developed his landscape painting.....more

670/878
明沈周畫瓶中蠟梅 軸

明沈周畫瓶中蠟梅 軸

厚重,予人一種質重有力、古趣盎然的感。後人將他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尊為「明四大家」,合稱「沈文唐仇」。&*Winter plums in a Jar Shen Chou (1427-1509.....more

671/878
明關思秋林聽泉 軸

明關思秋林聽泉 軸

之一幀,筆墨圓成,已是盛年之作。全幅層山複水,盡繁縟之能事。壓頂一峰,愈遠愈淡。峰外用青赭橫拖遠岸,草草數筆,遂江天浩闊。使人心中滓穢俱消也,惟能繁而不能厚,能巧而不能清,是為少欠。 &* Kuan.....more

672/878
清王翬平林散牧圖 軸

清王翬平林散牧圖 軸

一歲畫,疏林之下,茅屋數間,一人讀書坐堂上,兩牛傍籬,一立一臥。隔水平坡曼衍,丘陵起伏,平坡上有大小牛四頭,或漫步,或嚙草,牛背斜陽。層層暮景,意趣絕佳,為仿唐寅之作。 &* Wang Hui.....more

673/878
宋許道寧雪溪漁父 軸

宋許道寧雪溪漁父 軸

款是後人所加,景祐有甲戌無甲申。通幅布景空闊,加以墨法烘染得宜,令人感出一股荒寒的雪意。許道寧(活動於西元11世紀中葉),河北河間人。擅長詩文繪畫,初於開封賣藥,好描繪街坊各色人物。後遊太華山,轉而.....more

674/878
元胡廷暉蓬萊仙會圖 軸

元胡廷暉蓬萊仙會圖 軸

石綠之後,更染以金色,有著金碧輝煌的感,增加仙境的美妙。&*Hu T'ing-hui was a native of Wu-hsing, in Kiangsu province. He.....more

67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