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frog 在 生物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拉都希氏蛙

frog 學名:Hylarana latouchii 簡介:俗名:闊褶蛙、闊褶水蛙。廣泛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在中國南方各省也有分布。幾乎整年皆可繁殖,在中部地區春、秋兩季各有一生殖高峰期。相.....more

91/118

中文名:貢德氏蛙

frog 學名:Hylarana guentheri 簡介:俗名:沼蛙、沼水蛙。本種廣泛分布於台灣1000公尺以下的平原丘陵區,在中國南方及香港等地也都有分布。繁殖期以夏天為主,5~8月為高峰期.....more

92/118

中文名:保育與環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青蛙的腿在世界上許多地區被食用,但多半是成為美食家口中的佳餚而非主要的營養來源。在歐洲,由沼蛙(Marsh frog)及池蛙(Pool frog)雜交而成的.....more

93/118

中文名:生殖與發育

這個在其生活史當中脆弱的部分。舉例來說,南美洲細趾蟾科(Laptodactylidae)的數個物種將牠們的卵產於漂浮於水上的卵泡之中,而某些汀蟾(Australian ground frog)(汀蟾科.....more

94/118

中文名:溫度與水的調節

段時間,而且有些物種像是歐洲林蛙和北美洲的木蛙,牠們能藉由產生可作為組織中抗凍劑的肝醣而存活在甚至低到-6℃(21℉)的溫度之中。有些青蛙在白天會藉著將身體及四肢伸展開來曬太陽以增加體溫,但這麼做很容.....more

95/118

中文名:長腳赤蛙

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棲學 中文名:長腳赤蛙 中文別名:長肢林蛙 英文名:Long-legged frog 學名:Rana longicrus Stejneger,1898 世界地理分布:台灣特有.....more

96/118

中文名:古氏赤蛙

中文名:古氏赤蛙 中文別名:大頭蛙 英文名:Kuhlii's fanged frog 學名:Limnonectes fujianensis 棲所環境:流動水域 簡介:俗名:大頭蛙。本種常見於一千公尺以.....more

97/118

中文名:台北赤蛙

瀏覽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09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棲學 中文名:台北赤蛙 中文別名:神蛙 英文名:Taipei frog 學名.....more

98/118

中文名:鈴蟾與巴蟾(鈴蟾科)

育季節會出現大型的婚墊,婚墊位在手指上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油彩蛙(painted frog)的下巴、腹部以及趾間的蹼;鈴蟾的前臂)。巴蟾則是完全水生的物種,生活在菲律賓的婆羅洲和巴拉望的島嶼.....more

99/118

中文名:樹蛙(樹蛙科)

非洲南部的大灰攀蛙(Gray tree frog(Chiromantis xerampelina)),其數隻雄性會緊緊抱住雌性並不斷攪拌卵泡,似乎是在競爭雌性將卵產於卵泡時能成功受精的機會。馬達加斯加.....more

100/118

中文名:狹口蛙(狹口蛙科)

陸生卵,並直接發育為小青蛙。非洲球狀短頭蛙(rain frog)(短頭蛙屬(Breviceps))的卵會在地下洞穴中發育為小青蛙。馬達加斯加有某些樹棲性的屬會在樹洞或葉腋中產下大型的卵;這些卵會孵化為.....more

101/118

中文名:色彩的運用

面或後側才有,且在牠們休息時看不見,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跳躍中會不斷地出現及消失,如此可以混淆試圖捕捉有色物體的掠食者。南美洲的四眼蛙(False-eyed frog)在臀部處擁有兩個大型、如眼睛般的斑點.....more

102/118

中文名:盤古蟾蜍

別: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棲學 中文名:盤古蟾蜍 中文別名:台灣蟾蜍 英文名:Swinhoe's frog 學名:Bufo bankorensis.....more

103/118

中文名:斯文豪氏蛙

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棲學 中文名:斯文豪氏蛙 中文別名:尖鼻赤蛙、棕背赤蛙、棕背蛙、棕背臭蛙 英文名:Swinhoe's frog 學名:Odor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more

104/118

中文名:梭德氏赤蛙

學組兩棲學 中文名:梭德氏赤蛙 中文別名:梭德氏蛙 英文名:Sauter's brown frog 學名:Rana sauteri Boulenger,1909 世界地理分布:台灣特有 種命名者.....more

105/118
上一頁
第 7 頁
共 8 頁
下一頁

frog 在 生物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