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字詞)無法查詢, 因為 聯合目錄 的查詢上限是256個字。
共找到 8 筆符合的資料
拉丁種小名:kaempferi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Ent. Syst. 4: 23, 25.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794 型式:合集 數位化執行.....more
中央有黑色橫紋,而兩側具有黑斑,第 7-8 節背板為黑色,第8節有時披有白粉。本種蟬主要棲息於中海拔的山區,會在白天出太陽時鳴叫,也會一起鳴叫,夜晚有趨光性。成蟲出現於 4-7 月之間。本種之描述主要.....more
緣中央具凹刻。前後翅透明;前翅基半部稍具黃色調,翅脈大多為綠色,端部1/3翅脈淺褐色,後緣稍呈褐色;後翅脈紋淺綠色,端部1/3淺褐色,4~6個端室,通常為5個。其鳴聲很大而單調,音調像「zzeeee.....more
聲音,持續2~3秒,之後4~7秒為長且連續平滑的「jagajagajagajaga…」聲,聲音長且逐漸上揚,然後於最高音時突然變小聲。本種分布於台灣低山地;成蟲出現於5~7月。有關本種敘述主要引用.....more
「zzeeee----------」,其後重複6~8次短的「zzee-----k」。成蟲出現於4~8月。有關本種描述主要引用 Chou et al.(1997)及Lee & Hayashi(2004)所發表之文.....more
短,頂端顏色較淡。體腹面淡赭色或淡綠色,有些地方具有白毛。本種的鳴聲為單調且連續的“zaaaa----”聲,沒有變化,鳴聲會突然開始,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然後又突然停止。成蟲出現於4~9月;廣泛地分布.....more
斑紋,中央一對較短;叉狀突起黃色。腹部綠色混合深褐色,雄蟲第2節背板上緣黑色。翅透明,翅脈綠色。成蟲出現於4~7月;僅分布於恆春半島的低海拔山區。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Lee & Hayashi.....more
褐色及赭色的大塊雲狀斑,於肘脈區及頂角具有較小塊之斑紋,翅緣具有小的黑色圓斑;後翅黑色,外緣透明。成蟲出現於4~8月;廣泛分布於全台灣低至中海拔(約2000M)山區。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 Lee.....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