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反蘇明允孫武論

;善言兵著莫如孫子,孫子之書,不用於其身,而用於後人。孫子以節制之師,行機變之術,而未嘗悖忠信之道,失仁義之資,故其言兵,視他人獨善,其謀較諸家獨高,吾其書,未嘗不嘆文事至四書而盡,武備至十三篇而神.....more

1786/1952

禹貢水道解第三

有濬禹豬澤者也,無怪乎豬澤閼高河之就下而南也,惜乎《禹貢》不載疏導之法也,抑豈以水勢隨時隨地而遷變,猶兵勢變化無方,不可膠以成法歟!抑禹不自詡其勞,史臣知成功無由以知成法歟!吾《溝洫志》,觀漢人削砥.....more

1787/1952

養氣箴

氣也,常則為宇宙永和平之福,變則為乾坤留嚴毅之氣,靜之為嶽山,動之為河漢,約之在方寸,於之在海隅,而人往風微,猶使千百世後其遺書、引其軼事,慨嘆留連而不知仰慕之何自起者,則其氣猶有以邈綿於千百世下也.....more

1788/1952

李氏半園記

、半耕;家居為半村、半郭,兄弟則半宦、半商。余乃半儒、半史,半介、半通;而是園宜半寒、半暖之天,距半市、半野之地,多半春、半秋之花:爰以半名。願有記」!   余曰:「是則半之時義大矣哉!.....more

1789/1952

擬鬼答檄文

起。  子未《詩》乎?詩之變小雅曰:「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蓋周京陷犬戎,而民不聊生也。又曰:「無罪無辜,亂如此憮;昊天泰憮,予慎無辜。」蓋戎狄之亂,民陷死亡;而詩人引天以自.....more

1790/1952

跋林文忠公禁洋藥疏後

食乎!故公之疏,惜公之才、傷公之遇,而深歎公之不幸!益以見斯世之不幸!不禁有感而為之跋焉。 中文 TUZ-420000031686 .....more

1791/1952

藝文志

始以詩鳴。一時避亂之士,眷懷故國,憑弔河山,抒寫唱酬,語多激楚,君子傷焉!連橫曰:吾聞延平郡王入臺之後,頗事吟詠。中遭兵燹,稿失不傳。其傳者北征之檄,報父之書,激昂悲壯,熱血滿腔,之猶為起舞,此則宇.....more

1792/1952

列傳三

,因家彰化之北莊,墾田致富。安善少書,納粟入監。里黨有事,知無不為,故眾倚為重 。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起事,陷彰化,攻諸羅,以楊振國、高文麟守城。粵莊因械鬥之怨,故不從。安善窺其虛,集子弟而告之曰.....more

1793/1952

說八卦

八卦為古代之文字,而《易》為古代之文字學,彰彰明矣。試將孔子說卦之,自足以見其指事、會意、轉註、假借之精義。    乾為天,為圜 ,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more

1794/1952

臺語考釋序一

呼「大姑」,非明古韻之轉變,則不能其音。其難二也。臺語謂無曰「毛」,出於河朔;謂戲曰「遙」,出於沅水;謂拏曰「扐」 ,出於關中。非明方言之傳播,則不能指其字。其難三也。然而餘臺灣人也,雖知其難而未敢.....more

1795/1952

惜別吟詩集序

說,尤以實行男女平等為義。酒酣氣壯,景商出詩稿一卷,雲為榕東女士蘇寶玉所著,其身世詳於乃兄幹寶序中。連橫竟而嘆曰:中國女權不振,一至於此歟!三綱謬說,錮蔽人心;道德革命,何時出現?夫政治之原,造端夫.....more

1796/1952

鄭慧修女士傳

:諾。女士新竹人。祖若父皆顯紳,以豪富聞裏閭。母王氏,生女士及兄,絕愛之。性明慧,書知大義。事親孝。嘗侍祖母側。祖母固信佛,築淨室於城外,女士奉晨昏焉。遂絕暈、絕脂粉,撤其環珥,守貞不嫁。定省之暇,獨.....more

1797/1952

陳鞠譜傳

,胡能似?餘請以口授,而子記之,可乎」?   鞠譜姓陳氏,諱鳳昌,字蔔五,臺南人也。性豪邁。及壯,始獲一衿。鄰人王翁愛其才,妻以女。鞠譜益肆志書,勉為古詩文。乙未之役,臺人自主,奉劉永福守臺南。鞠譜與.....more

1798/1952

魏篤生先生暨繼配潘孺人墓誌銘

於臺,卜居新竹,傳祀三世,業商。先生幼而好學,考顧而喜曰:「吾家不可無書種子,宜修德以培,俾之豐殖」。為任恤故,財多散佚。而先生學益奮,數試不售。此遭大故,哭甚慟,幾喪厥明,乃稍稍自節。顧念科名為娛.....more

1799/1952

尊重東洋文化勿偏西洋學說論

書。所學何事。見善當遷。見惡當改。若能取西洋格致之學。以增廣智識。取東洋倫常之學。以涵養德性。尊重聖賢之名教。勿偏惑異端之邪說。則文化昌。風俗美。而家國平矣。豈不懿歟。豈不倖歟。 中文 .....more

1800/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