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簿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實行正朔論

所未明。而不襲古人已道破者。人之行事。亦若是焉已耳。此正朔之所當實行者。利之二也。方今歐戰纔終。華商已斷。所與交接者。內地人而已。所與貿易者。內地品而已。金錢之出入。貨物之交易。賬簿之整理。度支之決算.....more

46/71

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故孟子曰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斯言也。誠天下萬世不易之常經。豈特為壤地褊小之滕國哉。然而君子非空受養人之養也。君子學優登仕。簿書錢穀。案牘留神。而政刑於焉不誤。蓋勞心者也。野人亦非空蒙君子.....more

47/71

天之生才難養才更難論

於客。養之於縣吏簿書。養之於科舉學校。雖養之法不同。養之之道則一。然而難言矣。彼李懷光以勤王而致叛。黃巢以不第而致亂。李嗣源以被推而自立。牛金星以斥鄉舉而歸賊。古今來有才不得為用。而反為害者。何可勝道.....more

48/71

吏治議上

。然使梟獍之日出,請張之日來,方治不暇,何刑之得省,不知鷹鸇可化鸞鳳,鬼蜮原畏神明,父子之訟,天性可感,兄弟之訟,禮義可回,患在上無勸諭之道耳。昔仇覽作主簿,化陳元於立談之頃,卒為孝子。夫至於不孝之刑.....more

49/71

子弟教育論

死者僅矣。愚謂子弟才。教之因以成其德器。子弟不才。教之亦可以化其邪心。嘗有學成回家。因請求財產之分配。而至涉訟公廷。為父兄者。不勝其憤。且以為養虎貽患。而歸咎於送之入學之非。不知此自其天性之刻簿然耳.....more

50/71

南宋文學

州同安主簿屢遷煥章閣待制。初從李侗學。後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遂得聖賢之宗。平素著述。有文集一百卷。生徒問答八十卷。易、詩、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太極圖、通書、西銘、楚辭等之註解、通鑑鋼目、宋名臣.....more

51/71

文字與國家之關係論

。年月時日。皆有賴記文於簿書。即皆有須於文字。況今世五洲互市。通商愈廣。即外交之事愈繁。四方遊歷。里程愈遠。則內念之記易忘。在在藉文字以筆記也。是文字之關係。永堪矢數目於弗諼也。五在關係太平也。夫國家之.....more

52/71

榷賣志

;鋪兵要路十名,僻路四、五名,即於附近有丁力田糧五斗以上、二石以下點充,必須少壯正身。每鋪設十二時晷一個,以驗時刻。鋪首置牌門一座,牌額一方,簿歷二本。鋪兵各備夾板一副,鈴櫸一副,纓鎗一把,棍一根,回.....more

53/71

女子教育論

。知非愚婦女所能。故讀書明理。則相夫有道。宜室亦且宜家。幸而家資富有。蘋藻維修。不幸而家計蕭條。蠶績從事。有時男子外出。而一家之內。待治一如男人。舉凡書信之往來。簿書會計之掌握。均可以纖纖素手。而坐理.....more

54/71

矯正佛寺齊堂弊習論

禪門。貽誤宗桃。雖噬臍而莫及矣。亟宜矯正者三也。一為堂務之勤勞也。近日以來。寺庵林立。多由檀樾布施。建立祀田。正可院內齋友。分擔責任。或以文墨簿書。或以為農耕作。服役奔走。炊事女工。在在可供職務。自食.....more

55/71

廣設實業學校及工藝場論

賈。書籍簿記。無不以紙為利用。古者以竹製紙。今則破氈敗絮。亦可為製紙之料矣。然台地近山之製。其質粗劣而不精。是以流行不廣。邇來會社之製。其質淨白而不堅。是以耐用不久。誠能改良製法。精益求精。使其色.....more

56/71

德國史略

攝政。故有今日之運會。且其先王雖在位綿長。而其所行。多暴政。 威廉第一。感普國偪處於兩大國之間。其險也。如臨深淵。如履簿冰。蓋其國界。北連墺太利。南接法蘭西。時拿破崙(大拿破崙兄子)廢共和。(第二次.....more

57/71

初唐文學

之。以詩易賦。其辭壯麗。其意出于憤世之餘。想其平生好勝。不讓王勃之楊炯者。獨恥居其前。諒非無因也。 駱賓王落魄之詩人也。嘗作帝京篇。當時稱為絕唱。窮途零落。日與博徒遊。高宗末。為長安主簿。坐事左遷臨海.....more

58/71

最近二十年間中國舊學之進步

羅布淖爾東北。海頭故城。得魏晉間木簡百餘枚。皆當時公牘文字。及屯戍簿籍。其後日本大谷光瑞伯爵。前後所遣之西域探險隊。僅於吐魯蕃附近。得魏晉間木簡三四枚而已。故木簡之發見。殆可謂斯氏一人之功。斯氏戊戌間.....more

59/71

出牯牛嶺山衢不遠

洲謂宋周益公所登主簿塔。亦當在是。巖下有石參差如指。巨磐如掌。覆成一洞。高有二丈。深廣各四五丈。石室嵌空。舊有石榻。佛手巖名。取像於此也。洞亦名仙人洞。今祀周仙。朱子謂是遠公講經臺。下臨錦繡谷。而洞倚.....more

60/71
上一頁
第 4 頁
共 5 頁
下一頁

簿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