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蘇 在 高砂族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標本名稱:服飾-帶

標本名稱:服飾-帶

色三角形紋。腰帶兩端留下約1.2cm的織線作為流。此種腰帶形式最為簡單,通常是紡織初學者的第一件練習作品,可纏於腰部輔助固定其他衣物。 原始描述:1.以紅絨線與白'藏青線織成的小幅帶成簡單花紋.長.....more

316/458
標本名稱:服飾-刺繡布塊

標本名稱:服飾-刺繡布塊

、紅色、綠色等繡線交錯繡成幾何形紋,再於底布三邊緄上白色棉布邊。短邊一側加有紅絨線做成的流串為飾,共有5串。此件刺繡布塊已與本體脫離,依原始資料記載,應為女子所使用衣物的一部分,無法得知其功能與意義.....more

317/458
標本名稱:服飾-刺繡布塊

標本名稱:服飾-刺繡布塊

、紅色、綠色等繡線交錯繡成幾何形紋,再於底布三邊緄上白色棉布邊。短邊一側加有紅絨線做成的流串為飾,共有5串。此件刺繡布塊已與本體脫離,依原始資料記載,應為女子所使用衣物的一部分,無法得知其功能與意義.....more

318/458
中文名稱:男子長袖短衣(AT000247)

中文名稱:男子長袖短衣(AT00024...

所屬族群:泰雅族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組 長(mm):390 寬(mm):1224 其他測量值(mm):衣寬384,袖長420、418,下襬流長58 淨重(g):268 型式:實體物件.....more

319/458
巫瑪斯訪談-作品介紹

巫瑪斯訪談-作品介紹

的項鍊皆以單色琉璃珠組合而成,運用大量的橘色珠子作為項鍊主體,再搭配不同大小的珠子、流串珠,以對比色綠珠點綴其中增加活潑性,將多彩琉璃中串上,增加畫龍點睛的妙用。雖然整條項鍊僅以簡單幾個色調組合,卻.....more

320/458
標本名稱:織花布煙草袋

標本名稱:織花布煙草袋

方形織花布袋,上方二側附揹帶,並有黑棉布底縫製的蓋。袋面正、背以深紅、桃紅、黃、藏青、青色絨線與白麻線夾織菱形和線形條紋。遮蓋與袋身底布垂飾有以貝珠、白磁扣串成的流。揹帶以青、綠、米白色線夾織之菱形.....more

321/458
標本名稱:披風

標本名稱:披風

塊上端縫有一以紅、黃、淺黃、黑色織花帶,帶兩端縫合,兩面均綴有一排磁鈕(一面六顆,一面七顆),末端穿有紅毛線絞成之流。衣襬下部縫有二列磁鈕,每列八顆,每一磁鈕周圍縫有八或九顆身綠色玻璃珠。 從紋樣.....more

322/458
中文名稱:男子後敞褲(編目號:AT3515)

中文名稱:男子後敞褲(編目號:...

;褲身兩側並各有一黑底白點長棉布條為飾。 紋飾:多層菱形紋、三角紋、十字紋 原件與否:原件 弁遄G服裝 製作技術:平紋梭織,斜紋梭織,挑織梭織,綴織,印花,染色 使用者:成年男性 使用方.....more

323/458
上衣(男子無袖長衣)

上衣(男子無袖長衣)

述:由兩塊白麻布拼縫而成,前襟及兩側有紅黑夾織紋飾鑲邊;背後中段有紅黑夾織紋飾,下段之紅黑織紋兩端皆抽線成為流。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外出作客或舉行節慶祭祀時穿著(李莎莉,1998.....more

324/458
蕃衣布(男子無袖長衣)

蕃衣布(男子無袖長衣)

,夾織黑、紅、黃、灰、綠、紫、橘等色毛線,組成菱形紋、三角紋以及線形紋飾,附尾端帶流之兩繫繩。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外出作客或舉行節慶祭祀時穿著(李莎莉,1998: 166)。 製作技術:斜.....more

325/458
假酸漿

假酸漿

片(此葉片不可食,因味道較濃,早期族人較不喜歡,部份族人今已接受),水煮後食用;如果最外層包台灣山花的葉片,通常以後烤熟後食用;很長的叫 lalalage,中型的叫 kalyalyabalhe,短的.....more

326/458
小米

小米

漿或克蘭樹的葉片(此葉片可食),最外層包香蕉或月桃的葉片(此葉片不可食,因味道較濃,早期族人較不喜歡,部份族人今已接受),水煮後食用;如果最外層包台灣山花的葉片,通常以後烤熟後食用;很長的叫.....more

327/458
標本名稱:織花腰帶

標本名稱:織花腰帶

。此腰帶以白色細長苧麻布為底,邊緣垂有流,帶中段和兩端以紅、藍、黃、綠毛線夾織有美麗的幾何紋樣。除了圍繞腰間榜繫在腰裙、長衣或披風上之外,織花帶偶而也用作綁繫配刀的刀帶,由肩膀斜穿腋下綁繫。 原始描.....more

328/458
新社部落藤編師周智惠先生

新社部落藤編師周智惠先生

社部落成長,民國64年當兵退伍後開始到各地跑船,到過澳、高雄、海南島等地,一直到民國85、86年開始回到部落,與彭福生先生一起學習藤編技藝,開始製作噶瑪蘭族傳統生活用具,至今已經有十五年藤編經驗。訪.....more

329/458
編籐技藝

編籐技藝

64年當兵退伍後開始到各地跑船,到過澳、高雄、海南島等地,一直到民國85、86年開始回到部落,與彭福生先生一起學習藤編技藝,開始製作噶瑪蘭族傳統生活用具,至今已經有十五年藤編經驗。訪問過程,首先請教受訪.....more

330/458

蘇 在 高砂族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