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議 在 建築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滬尾砲台

滬尾砲台

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受命積極籌辦台灣、澎湖善後防務。劉銘傳以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口各居台灣要隘,遂定購砲築台。而滬尾砲台更是雇用了洋人鮑恩斯監工及砲廠總兵閔德詳勘砲台修築情形。 四、表現.....more

16/72
龍潭聖蹟亭

龍潭聖蹟亭

計劃,聖亭路拓寬,工程損及聖蹟亭園林左肩,經抗爭仍維持原,道路丁程更推展至庭園外門邊,古蹟園牆圯倒,愿有人形對稱布局亦已毀,原本左右對稱之石燈全部移至右方,而右方之石筆與石獅已遭竊。 七、規模之大小.....more

17/72
新埔劉家祠

新埔劉家祠

1938年)加建後側圍屋。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新埔地區自雍正年間便有粵東移民陸續入墾,建立劉家祠的劉姓族人,約於乾隆初年業已至此墾拓。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劉潮源與劉世和等倡,聯.....more

18/72
苗栗文昌祠

苗栗文昌祠

。   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為教化學子,在地方官紳謝維岳等人的倡下,創設芙才書院,由於院舍未建,暫以縣署禮房為辦公處所,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改設於文昌祠內,因此文昌祠也兼為作育英才之職能.....more

19/72
台中西屯張廖家廟

台中西屯張廖家廟

,乃倡於西大墩前籌建家廟,經族人廖國治、廖建三等人熱烈響應,捐田獻地,於是才有張廖家廟的興建。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西屯張廖家廟是一座粵東式的建築。其三開間的前.....more

20/72
台中林氏宗祠

台中林氏宗祠

:   林氏宗祠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稱為「尚親堂」,地點位於當時的「內新莊」(今台中縣大里鄉內新村)。光緒初年,族人林志芳倡移建於旱溪莊(今台中市東區旱溪里)。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林氏宗祠前.....more

21/72
聖王廟

聖王廟

件或人物之關係:   聖王廟由漳州移民陳肇興、楊添華、桃中和等人倡捐貲,並在彰化縣城西側建聖王廟。陳周全之役,縣城陷落,聖王廟被毀。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重建,而日人據台之後,又遭破壞,直至大.....more

22/72
芬園寶藏寺

芬園寶藏寺

寺廟內碑文所記,康熙十一年(西元1672年)即建有小寺,至雍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士紳許光炎捐地建前殿,為寺廟正式成立之始。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廩生唐憲榮等倡重修;光緒十一年(西元.....more

23/72
新港水仙宮

新港水仙宮

原址位於九莊笨港街上,僅為一簡陋的廟宇,乾隆四十五年(西元1780年),由貢生林開周倡重建,但卻遭嘉慶八年(西元1830年)的水患而遷建。新建水仙宮由當地的行郊、船號、信眾捐建,留有碑記,故此廟與古.....more

24/72
台南報恩堂

台南報恩堂

樓,一樓的騎樓部分連接著商業區,巷道的底端為台南市消防隊,巷道出口的對面則是台南市政府與市會。 .....more

25/72
安平小砲台

安平小砲台

:   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時,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廷為怕英軍入台,命台灣道姚瑩嚴防戒備。姚瑩在查勘地勢之後,上呈《台灣十七口設防圖說狀》,建在主要及次要海口十七處,分別設防,當時在安平地區計設有.....more

26/72
雄鎮北門

雄鎮北門

夏獻綸與沈氏並且推薦法籍顧問日意格(Prosper Giquel)與斯恭塞格(Segonzac)先至打狗附近勘察形勢,而調入台灣的淮軍提督唐定奎則率軍抵達旗後,兩位西洋軍事顧問即與唐定奎商,在打狗港.....more

27/72
鳳山縣城殘蹟

鳳山縣城殘蹟

:   鳳山縣城的建城,最早始於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林爽文事變後,當時由於舊城被攻破,縣令與文武官員多殉職,遂有遷城之,同年便建竹城。但直至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方築起高八尺、寬二尺的土牆。光.....more

28/72
茄冬西隘門

茄冬西隘門

間,客家人大量入墾台灣南部淡水溪以東地區,在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左右,逐漸形成客籍團練組織。嘉慶十六年(西元1811年),當時由林、陳、李、張等大姓之先民商共建大圍壟及四大入口隘門,此一易守.....more

29/72
媽宮古城

媽宮古城

  總兵吳宏洛於光緒十三年(1 8 8 7)十二月督造媽宮城,並於光緒十五年(1 8 8 9)十二月竣工。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中法戰爭,劉銘傳與楊昌濬會疇防務時,楊昌濬「即有建城之.....more

30/72
上一頁
第 2 頁
共 5 頁
下一頁

|議 在 建築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