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臺灣亮翅擬天牛

學名: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 Kôno, 1932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b36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Oedemeridae
中文科名:擬天牛科
拉丁亞科名:Oedemerinae
中文亞科名:擬天牛亞科
拉丁族名:Nacerdini
中文族名:長擬天牛族
拉丁屬名:Nacerdes
拉丁種小名:taiwana
描述:
種命名者:Kôno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擬天牛科擬天牛亞科長擬天牛族臺灣亮翅擬天牛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 Kôno, 1932 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 Kôno, 1932 臺灣亮翅擬天牛 擬天牛科(Oedemer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115屬約1500種。小型到中小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2cm。體型細長,表皮柔軟,為或長或短的長橢圓形。頭部突出於前胸背板外,口氣明顯向前;複眼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長,長度遠大於前胸背板寬,11–12節,絲狀或微弱鋸齒狀;前胸背板前寬後窄,通常沒有明顯的側緣;翅鞘明顯寬於前胸背板後端,兩側平行,完整覆蓋腹部;足長,有些類群有膨大的腿節;跗節型式為5-5-4(前、中足5節跗節,後足4節跗節),除末節外皆有葉狀墊。擬天牛科的成蟲長得有點像天牛科(Cerambycidae)或菊虎科(Cantharidae),但是天牛科的跗節型式為5-5-5(或看似4-4-4);菊虎則為5-5-5,可以初步判別所屬的科。成蟲白天出現在花或葉上,取食花粉,也有不少是夜行性的,會在夜裡趨光。部分類群會分泌芫青素(cantharidin),他們多半在晚上趨光,會飛到居家附近,若接觸到人類皮膚會造成起水泡而後潰爛。 擬天牛科在臺灣有10屬24種紀錄,其中長擬天牛屬(Nacerdes)有7種,全數都屬於亮翅擬天牛亞屬(Xanthochroa)。這類擬天牛具有細長的體型,大複眼、觸角雄蟲12節,雌蟲11節,翅鞘上有3–4條隆脈,多數種類具有藍、綠色金屬光澤。臺灣亮翅擬天牛體長10–18mm,頭部、前胸背板和腹部皆為黃褐色,翅鞘具有藍色或藍綠色金屬光澤;雄蟲腹部末節為錐形,末端中央有三角形凹入,約達該節的一半深度,雌蟲的末端則僅微微凹入。 臺灣特有種,分布於北部與中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成蟲夜間具有趨光性。"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32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