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大偽瓢甲

學名:Eumorphus quadriguttatus pulchripes Gerstaecker 1857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b3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Endomychidae
中文科名:偽瓢甲科
拉丁亞科名:Lycoperidininae
中文亞科名:音銼偽瓢甲亞科
拉丁屬名:Eumorphus
拉丁亞屬名:quadriguttatus
拉丁種小名:pulchripes
描述:
種命名者:Gerstaecker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偽瓢甲科音銼偽瓢甲亞科大偽瓢甲Eumorphus quadriguttatus pulchripes Gerstaecker 1857 Eumorphus quadriguttatus pulchripes Gerstaecker 1857 大偽瓢甲 偽瓢甲科(Endomych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130屬約1300種,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居多。因為外型有點像瓢蟲(Coccinellidae)小型到中小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2cm,體型為卵形或長橢圓形,背面拱起而腹面扁平,很多類群具有亮麗的體色或斑紋,英文被稱為handsome fungus beetles。頭部半露於前胸背板外,觸角短,通常短於或約與前胸背板寬度相當,11節,末端3節膨大為球桿狀;前胸背板多半明顯寬於頭部,呈梯形、倒梯形或四方形,前緣角明顯突出,表面鮮有凹凸構造;翅鞘寬於前胸,無點刻列或不明顯;足短,脛節上常有雌雄差異,跗節型式多半為4-4-4(前、中、後足皆4節跗節)或看似3-3-3。本科的成蟲與幼蟲都為菌食性,取食各類真菌,因此在陰暗而溫暖潮濕的環境中較為常見。成蟲一般在樹幹、枯倒木或枯枝落葉下活動,幼蟲有的行自由生活,在真菌外部取食,有的則是潛入子實體內蛀食。少數類群演化出肉食性,捕食介殼蟲為生。 偽瓢甲科在臺灣有27屬44種的紀錄,本種事當中最大的種類,體長1–1.2mm。全體黑色,略帶紫色光澤,翅鞘上有4個鮮黃色橫斑,三對足的腿節末端一半為桃紅色,非常醒目。雄蟲的翅鞘末端較圓,前足脛節中央有一個尖銳的突起,中足脛節中央則有一個較鈍的突起,脛節後半彎曲;雌蟲翅鞘末端較長,足上沒有上述特徵。分布在臺灣全島各地低海拔到中低海拔森林,成蟲會在陰暗潮濕的森林底層落葉堆或樹皮活動,夜間常會成群出現在樹皮的真菌上取食;幼蟲則在樹皮隙縫或樹皮上的真菌處活動,體型有點類似瓢蟲幼蟲,全體黑色,兩側具有11對棘突,其中四對為白色。成蟲出現期頗長,橫跨春、夏、秋三季。 Eumorphus quadriguttatus廣泛分布於東方區和古北區的東亞等地,被分為4個亞種,除了分別記錄於菲律賓和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兩個亞種較無問題外,另兩個亞種則有問題:E. quadriguttatus pulchripes亞種分佈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中國、日本、臺灣等地,但是原名亞種(E. quadriguttatus quadriguttatus (Illiger))卻分佈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尼、婆羅洲、新幾內亞等地,兩者的地理分佈劃分顯得不合理,還需要更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微型﹝0~5m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57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