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穀盜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斑穀盜
學名:Leperina regularis Grouvelle, 1914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b18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Trogossitidae
中文科名:穀盜科
拉丁亞科名:Trogossitinae
中文亞科名:穀盜亞科
拉丁族名:Gymnochilini
中文族名:裸穀盜族
拉丁屬名:Leperina
拉丁種小名:regularis
描述:
種命名者:Grouvelle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穀盜科穀盜亞科裸穀盜族斑穀盜Leperina regularis Grouvelle, 1914 Leperina regularis Grouvelle, 1914 斑穀盜 穀盜科(Trogossit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50屬約600種,被區分為兩個亞科:穀盜亞科(Trogossitinae)和圓穀盜亞科(Peltinae)。小型到中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3.5cm,體色多半為暗淡的色系,有些種類具有細毛構成的斑紋。體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穀盜亞科的成蟲呈長橢圓形,圓穀盜亞科者則為較寬的橢圓形。頭部外露於前胸背板,觸角長度至多與前胸背板寬度相當,末端1–3節單向膨大為球桿狀;前胸背板明顯較頭部寬,在圓穀盜亞科更為明顯;翅鞘基部較前胸背板後緣稍寬(穀盜亞科)或約略等寬(圓穀盜亞科),圓穀盜亞科翅鞘外緣扁平,突出於身體兩側;跗節型式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但是可能第一節極小而看似4-4-4或4-4-5。如其中文名稱所示,本科有些種類是有名的積穀害蟲,如大穀盜(Tenebroides mauritanicus (L.))與暹羅穀盜(Lophocateres pusillus (Klug)),幾乎是全球性分佈,但是絕大多數的種類則是生活在野外的。成蟲與幼蟲取食類似或相同的食物,穀盜亞科的多半為捕食性,在樹皮下活動,捕食其間的其他昆蟲,但也會取食真菌;圓穀盜亞科者多半取食真菌,幼蟲一般於腐朽的木頭內或真菌子實體內取食,而成蟲則多半在樹皮下或真菌子實體外活動。 穀盜科在臺灣只有1屬4種的紀錄,但實際的多樣性可能不止於此。四種中有兩種是上述的全球性積穀害蟲,另兩種為野外物種,斑穀盜是當中最大的種類,體長10–16mm,身上散佈不規則的金黃色的短毛叢,在黑色的底色上形成明顯的斑紋。腹部末端兩節的後端也有細毛叢。在臺灣沒有類似種類,不難辨識。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全島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在朽木環境。"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14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14)。[中文名:斑穀盜]。《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4e.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4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斑穀盜(5270-10)
學名:Sarmydus antenn...
中文名:鬼艷鍬形蟲(1282-259...
中文名稱:豆芫菁( ID:145 )
中文名:鬼艷鍬形蟲(628-153)
中文名:臺灣掘地金龜(12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