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出尾扁甲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凹胸大頭出尾扁甲
學名:Mimemodes emmerichi Marder, 1937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afc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Monotomidae
中文科名:出尾扁甲科
拉丁亞科名:Monotominae
中文亞科名:出尾扁甲亞科
拉丁族名:Monotomini
中文族名:出尾扁甲族
拉丁屬名:Mimemodes
拉丁種小名:emmerichi
描述:
種命名者:Marder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出尾扁甲科出尾扁甲亞科出尾扁甲族凹胸大頭出尾扁甲Mimemodes emmerichi Marder, 1937 Mimemodes emmerichi Marder, 1937 凹胸大頭出尾扁甲 出尾扁甲科(Monotomidae)過去被稱為根吸蟲科(Rhizophagidae),是鞘翅目的一個小科,全世界已知種類約250種。他們的身體扁平,翅鞘稍短而腹部部分外露,外型有點類似扁甲(Cucujidae)和出尾蕈甲(Nitidulidae)的綜合,故中文名稱為出尾扁甲。相對於扁甲的念珠狀觸角,本科甲蟲的觸角為明顯的球桿狀,膨大的球桿部由1–2節構成,跟出尾蕈甲觸角球桿部由3節構成不同。本科主要棲息環境為樹林,但是有些類群會出現在人為環境如積穀場或積木場,還有一些住在蟻巢中。幼蟲和成蟲多半以真菌為食,少數為捕食性。 本科在臺灣有2屬4種的紀錄,但實際上的種類數可能遠高於此。兩屬中,Mimemodes屬具有明顯的「大頭」特徵,頭部與前胸等寬或稍寬,而Monotoma屬則較窄。凹胸大頭出尾扁蟲因為前胸背板有前後兩處凹陷而得此中文名,這也是本種主要特徵之一。體長3.4–4.5mm,全體紅褐色或暗褐色。頭部背方略呈三角形,雄蟲者較大,比前胸略寬,雌蟲者則約與前胸等寬。前胸背板呈倒梯形。翅鞘上的點刻較小較淺,形成較細的縱走溝紋。 本種分佈在日本與臺灣。日本曾有在金龜或蟬的屍體上採集到本種的紀錄,但究竟是取食屍骸,亦或是裡面生長的真菌或其他無脊椎動物則不清楚。本館蒐藏之標本乃夏季至初秋時採自南投縣春陽。"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37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37)。[中文名:凹胸大頭出尾扁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46.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46.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凹胸大頭出尾扁甲(4956-...
中文名:鬼艷鍬形蟲(1142-45)
中文種名:胸紋紙翅焰天牛
學名:Lucanus maculif...
中文名稱:天牛甲
學名:Cybister trip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