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海洋

重返海洋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a67536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  水,堪稱是生命的泉源!而生命的起源也的確是來自海洋。綜觀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演化史,似乎可以稱得上是從海洋向陸地進軍搶灘的冒險歷程。
大約在四億年前,一群積極冒險的魚類,游泳專用的鰭變成了強壯的四肢,支撐起身體的重量,儘管它們必須在水中或潮濕的環境下產卵,而且幼年時期以鰓呼吸,棲息在水域,但是竟然會經由變態發育,成體發展成用肺呼吸,可以適應在陸地上的生活,它們就是兩棲動物。
到了三億多年前,一群兩棲動物勇敢地征服廣大的陸地,它們發展成爬行動物,身體的構造更能適應陸地的生活,它們產下的「羊膜卵」,使得爬行動物能夠徹底地脫離水生環境,可以完全獨立地在陸地上生活。隨後爬行動物更發展成鳥類和哺乳類,鳥類遨翔在空中,哺乳動物也在中生代的爬行動物在演化舞台式微之後,爆發式地輻射發展與演化,成為新生代地球的新霸主。
然而,對於脊椎動物而言,似乎仍猶存對大海的迷戀,大海的好處也似乎未被它們完全遺忘,於是許許多多的陸生脊椎動物重新回到了海洋的環境,再一次地適應了水中環境的生活。
許多陸生的脊椎動物再重新地適應了不同程度的海洋的生活,例如生活在半水域環境下的海獅、海豹、海象與企鵝,以及生活在全水域環境下的哺乳動物鯨豚或是在中生代已經滅絕的魚龍、蛇頸龍等海生爬行動物。事實上水域的環境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容易遮蔽隱藏的棲息環境。不論是日夜的交替、四季的變化、溫度、光度的改變以及其他環境因素,水域環境都比陸域環境來的穩定許多。或許是這些因素,驅使脊椎動物重返海洋,和魚類一起分享這廣大瑰麗的海洋世界。
圖說: 窄吻魚龍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