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卵-陸生脊椎動物的發展源起

羊膜卵-陸生脊椎動物的發展源起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a673cf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羊膜卵的出現,可說是在脊椎動物的演化史中,一項重大的革新與躍進。使得脊椎動物得以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能夠在陸地上完成其生活史,而不必像兩棲類(例如青蛙)必須再回到水中繁殖。
爬行類(例如蜥蜴、龜)就是最早有羊膜卵的動物,牠是由兩棲類演化而來。更確切地說是由某種迷齒兩棲類(推測為石魚螈)演化形成的,時間發生在地史中的石炭紀時期(距今約三億多年前),這一由水生過渡到完全陸生的主要證據,即是羊膜卵。爾後,脊椎動物獲得一個全新的陸域環境而大肆興盛發展。
以羊膜卵繁殖的動物都是經由體內受精,母體將卵產在一個適當的位置,然後孵化完成並破殼而出,或者有些卵則停留在母體內直到胚胎成長完成而產出。卵內有一個大的卵黃囊,富含營養物質,為胚胎成長過程中的養分供應來源;還有一個尿囊,主要功能在收集胚胎成長期間所排出的廢物;而胚胎就被包裹在羊膜囊內,羊膜囊充滿了液體,即所謂的羊水,它提供了一個獨立安穩而不受干擾的胚胎成長環境,並免於受到震動與乾燥。胚胎的外圍則是由一層絨毛膜所包圍保護,最後,整個結構再由一層堅硬的卵殼圍繞。卵殼的堅硬程度足以保護胚胎,但卻又有足夠的孔隙,可以吸收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羊膜、尿膜、絨毛膜與卵黃膜則合稱「胚胎外膜」,它們並非來自母體身上的組織,而是由發展中的胚胎之外層組織所發展形成的。
鳥類與哺乳類皆由爬行類演化而來。鳥類的羊膜卵與爬行類無異,也同樣具有卵殼;哺乳動物亦與爬行類具有相同的羊膜卵結構與功能,只是哺乳類的羊膜卵不具有卵殼,胚胎著床在子宮壁,直接吸收來自母體的養分。由它們共同具有羊膜卵這項重要特徵,我們足以推論,爬行類、鳥類與哺乳類來自單一的親源,即是最早的羊膜卵動物。
圖說: 爬行類(例如蜥蜴、龜)就是最早有羊膜卵的動物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