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週期的作用影響

冰河週期的作用影響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a670f9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卡通「冰原歷險記」中所設定的時間背景,就是距離今天約2萬年前的末次冰盛期。影片中的主角長毛象,也是我們所最熟知的冰河期生物,特別是牠一身毛茸茸的長毛,似乎是為「冰河期」的寒冷下了最好的註解。同一時期的台灣,其實也有發現古菱齒象(長毛象的近親)的化石,在今天澎湖水道海域裡被打撈上岸。由於台灣地區沒有其他同時期地層可以找到類似的生物化石,但澎湖水道中所發現的許多生物化石,同時發現與大陸地區的生物種類接近。很可能他們當年就是「趁著」台灣與大陸相連的時期,跑到台灣來「玩」了一趟,甚至留下來棲息發展。
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冰河期這樣的現象,主要還是受到太陽輻射量的影響。但並不是說太陽輻射量變少,地球就會進入冰河時期。由於地球自轉與公轉軌道的變動,如果地球表面所吸收到太陽輻射的量,夏天較多冬天較少時,全年的平均氣溫並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因為冬天所吸收到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所以下雪結冰的程度較多,會反射比較多的太陽輻射,導致夏天無法完全融化冬天所結的冰,這樣就會形成所謂的冰河期。非得等到地球軌道持續改變到下一階段,冰河期才有可能結束,而進入所謂的間冰期。所以即使是冰河期,全球平均的氣溫與間冰期的今天相比,其實相差並不大。
既然如此,那下一次的冰河期,什麼時候會來呢?由於地球軌道的變化週期,都在數萬年以上,所以要在我們有生之年,看到地球氣候「自然地」改變,其實很不容易。但近幾年來,科學家利用永凍層中的冰芯紀錄,甚至是實際測量,發現目前地球大氣中,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量正在急遽升高。過去數十萬年來,地球大氣所含的二氧化碳含量,都不曾超過百萬分之三百,但今天大氣中,已經有超過百萬分之三百八十的二氧化碳含量。雖然過去一百年來的氣溫,平均上升不到攝氏一度,但大家已經開始擔心,地球的氣候會不會因為我們的破壞,而發生劇烈改變呢?
雖然一直到今天,科學家都還無法肯定地告訴大家,如此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將會把地球的氣候帶往何方。但很多已經發生的現象,不得不令人憂心忡忡。像是許多地區(例如格陵蘭)的冰河體積持續在減少,導致全球海水面緩緩上升,這就是一件不爭的事實。我們不希望人為的改變,可能造成地球氣候失控,最後無法挽回的結果。所以從現在起,只要我們多節約一點電、一點水、一點資源,都將是對維護地球環境莫大的幫助。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未來,但大家可不希望,被未來的子孫埋怨,是我們毀掉了地球的吧!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