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科

儒艮科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9dbc53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  現生的海牛目包含了兩個類群:儒艮科和海牛科。海牛目起源於始新世早期,和鯨魚起源的時間點差不多,可是千萬不要因為這兩個類群"海牛目"和"鯨目"有相似的起源時間和都是完全的水生哺乳動物,而認為牠們的親緣關係很相近。就現生的哺乳動物而言,和鯨魚最親近的動物是偶蹄目(尤其是河馬),而和海牛目關係最親的是長鼻目(大象)。鯨目和海牛目是各自獨立演化出完全適應水裡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趨同演化的例子。
儒艮科在海牛目出現不久之後,便一路將海牛目的歷史從始新世帶到了現代(海牛目裡有另外兩個已滅絕的科,都只生存於始新世,而這兩個類群也是海牛目裡最早的祖先)。儒艮科的化石紀錄非常的豐富,甚至很多過渡期的化石標本都有被發現,讓我們可以相當清楚的了解牠們如何從陸生的哺乳動物進佔了水生的棲地。但是現生儒艮科的成員只剩一個物種--儒艮。而其實就在不久前還有另外一個儒艮科的成員--史德拉海牛,在十八世紀時(西元1741年)第一次被發現,遺憾的是,只經過短短的二十七年人類毫無節制的捕殺,史德拉海牛在西元1768年就完全的滅絕了。
儒艮的外部形態常常會被認為是海象和海豚的結合體,頭部和海象有幾分相似而身軀、前肢、尾鰭等和海豚較像(尤其是鼠海豚),尾鰭也是辨別儒艮和海牛科的成員很重要的外部特徵,儒艮的尾鰭和鯨豚相似,呈凹陷的形狀,而海牛科的尾鰭是沒有凹陷,像槳、扇子狀。現存的儒艮擁有不少獨特的特徵:沒有鼻骨、幼兒時期的第一個門齒到成體還存在、仍擁有退化的下門齒、有明顯的兩性差異(海牛科的成員沒有明顯的雌雄差異)和頰齒的琺瑯質退化等。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