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齒象

嵌齒象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9dbb29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在分類學上,長鼻目—大象家族可以根據其化石的特徵與分布年代,再區分為四個亞目,分別為始祖象亞目、恐象亞目、乳齒象亞目、真象亞目等。各支系的象類發展趨勢各有不同,特別是大門牙千變萬化,形成各種奇異的型式。例如我們曾經介紹過的恐象(恐象亞目)—下門齒銳利且向內彎曲的;鏟齒象(乳齒象亞目)—下門齒發展成平鏟狀的。此外,還有門齒像一把短利刃的劍齒象(真象亞目)、身披長毛且門齒劇烈彎曲的猛?象(真象亞目)。
大多數象的大門牙僅保留一對(上門牙或下門牙),僅有乳齒象亞目中的嵌齒象,上下門齒皆發達且相互交錯生長。嵌齒象的名稱由來,即是根據下顎門牙前端伸長的部份,“嵌”入二顆上門齒之間這一特徵而命名的。
大象的一對「獠牙」是由上門齒或是下門齒發展而成,沒有牙根,可以終年持續生長。它是由緻密堅硬而且富有彈性的齒質所組成,琺瑯質很薄,只限於在牙齒的頂端,也就是在牙齒最早形成的部份,通常在成年個體的牙齒上都已磨蝕消失了。一般而言,大象牙是作為主要的防禦與競爭的工具,也用來幫助採集食物,或是挖掘土地,在潮溼的泥沙下尋找水源。但是,象牙也往往成了大象危險的負擔,太重、太長都會消耗過多的礦物質與能量。嵌齒象比其它的大象多出了一對門牙,但是相嵌的二對門牙也增加了掘取食物的效率,彌補了其較高的食物與能量需求。
嵌齒象主要生活在樹林、河流湖泊地區,主要的食物是多汁的植物枝葉。嵌齒象的身軀比較低矮,但四肢強壯,擅於行走,遷徙能力很強,所以有不少種類分布極廣。從非洲到歐洲、亞洲,甚至到美洲大陸都有它們的蹤跡。大約在五百萬年前,它們逐漸式微、凋零而步入滅絕之路,也逐漸被大象家族中,新興的另一支系—真象亞目(包括了猛?象、劍齒象、古菱齒象、亞洲象與非洲象等)所取代,而此時,也正是大象演化史中最為興盛的時期,總類繁多而且遍佈全球。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