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不同

角色不同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ab978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  “角”是許多有蹄類哺乳動物特有的頭部裝飾,其功能大多是作為防禦外敵入侵、抵抗凶猛的捕食者以及同種間為爭奪競爭交配的重要工具。角為頭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產物,然而,再深入瞭解角的構造與形成,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將角區分為五大類型。
一、洞角:洞角是由內部骨質(形成於額骨)和外面的角鞘(形成於角質層表皮)所組成,角鞘不分叉也不會脫落。洞角為牛、羊等牛科動物所特有,在許多牛科動物中,每個季節的成長在角套基部都會形成一個環,因此,可以透過年環的數目來推斷該動物的年齡。
二、鹿角:鹿科動物的角為具分叉的骨質實角,無外鞘,但角會每年脫換一次。當鹿角開始生長時,表面被一層皮膚覆蓋,內含豐富血管與神經;而後外皮乾枯而剝落,中間骨化成骨質實角。在交配季節過後,完全骨化的鹿角就脫落了,到了春季,一套新角又開始生長。
三、叉角羚角:這種叉角羚羊(Antilocapra americana)只有分佈在北美洲,牠的角可以說介於洞角與鹿角之間,骨質部份不分叉而角鞘具小分叉;骨質永不脫落而只有角鞘在每年生殖期後脫落。這是現有哺乳動物中,唯一會脫換角鞘的種類。
四、長頸鹿角:長頸鹿角是由一對短而不分叉,且永久性的骨質突起所組成。它位於頭部額骨與頂骨之間的骨縫上,外表並被皮膚所覆蓋,而且此處角的皮膚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幾乎沒有差別。除了長頸鹿外,還有一種叫霍加皮(Okapia)的長頸鹿科動物亦屬於此角型。
五、犀牛角:唯一現生的非偶蹄目,但具有頭飾的是奇蹄目的犀牛。犀牛角並無明顯的角心與角鞘,沒有骨質成分,而是由表皮角質層大量的毛狀角質纖維匯聚而成。犀牛角長於鼻骨正中,具有兩個角的種類則是呈前後排列而非左右對稱。
形形色色的角成為該動物群分門別類的一項特徵依據,而所遺留下來的角化石,更是探究其演化親緣關係的重要線索。一般而言,包裹在角外圍的皮膚或角質化角套,會在動物死亡後迅速瓦解腐化而沒有形成化石的機會,只有具完全骨化的骨質角,才有可能形成化石。犀牛角不具骨質,全然由粗厚的角質層所構成,因此,無法保留形成化石。所以,犀牛演化史的研究,則主要依據頭骨與牙齒化石的特徵來分析。
下次到動物園參觀時,不妨駐足在長角的動物前,欣賞牠們頭頂上那付近似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