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蹄類

奇蹄類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ab977e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馬的特有特徵就在於「奇蹄」。所謂「奇蹄」指的是蹄子的數目為奇數。那麼蹄子又是那個部位呢?蹄子其實就是馬的指骨(前肢)或趾骨(後肢)末端角質化接觸地面行走奔跑的部位,就結構而言,相當於我們手指與腳趾的部位,只是馬的行走方式是以指(趾)骨豎立接觸地面的方式進行,有別於我們人類以整個腳掌(蹠骨部位)著地的方式行走。馬的行走方式稱之為「蹄行」;而人類行走的方式則稱之為「蹠行」。
包括兩生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在內的脊椎動物的肢骨雖然功能不盡相同,但是卻有相同的構造原型,代表他們都是來自共同的祖先,這就是構造的同源性(homology)。各支系皆以此構造為基礎,只是後來隨著環境的變異與適應,發展成各自特殊的型態。其中有蹄類哺乳動物(包括奇蹄目與偶題目)的掌骨朝向數目減少、但是尺寸增大的趨勢發展。就馬而言,僅保存了第三掌骨與第三指骨,形成只有一個蹄子,但是仍然可見殘存的第二與第四掌骨;而犀牛則保存了第二、第三與第四掌骨與指骨,形成有三個蹄子。所以馬和犀牛同屬於奇蹄目(因為蹄子數目為奇數而得名),在演化的關係上,牠們是近親。
有別於奇蹄目動物,偶題目動物則是保留了第三和第四掌骨與指骨(例如牛、駱駝),或是保留第二至第五指骨(例如豬、鹿),所形成蹄子的數目為二個或四個,所以稱之為偶蹄目動物。有蹄類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都是以蹄行的方式行走或奔跑,這種移行的方式我們可以想像成人們跳芭蕾舞班蹎起腳尖來行走奔跑。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