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鹿

四不像鹿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ab8d95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四不像或稱四不像鹿,可說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級珍獸,與大貓熊媲美齊名。由於牠的尾巴似馬而非馬、蹄子似牛而非牛、角似鹿而非鹿、頸子似駱駝而非駱駝,因此,人們給牠取了這麼一個恰當的名字—四不像。
四不像在分類地位上亦屬於鹿科動物。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從漢代到清代,長江三角洲一帶有許多野生四不像的蹤跡。牠們生活在溫暖濕潤而有沼澤的平原環境,喜歡採食鮮嫩的水生植物,長長的尾巴用來驅趕吸血的昆蟲。角的形態比一般鹿角特殊、複雜,表面上還有許多小刺與瘤突,主幹距離頭部一段距離後才分叉為後2枝,前枝(眉枝)再分成2個叉,後枝既長且直。
從化石分佈的記錄來看,四不像主要分佈在中國東部平原,而日本也有四不像化石,這是地史上,亞洲大陸和日本曾有陸地相連的科學證據之一。台灣的澎湖海溝也發現了為數不少的四不像化石,推測牠們是在更新世末冰何時期(距今約四萬年),由於海退台灣海峽形成陸橋,可能就是因著氣候改變的因素,成群結隊地從江淮地區經由陸橋遷徙而來到此地。
四不像在中國封建時代,一直就被王公貴族視為玩賞的珍奇異獸而大肆捕捉。到了十八世紀末,四不像鹿群僅剩約二百頭,圈養在北京城南6公里,叫做南苑的一座清廷皇家狩獵圍場。一八六六年,一位名叫大衛的法國傳教士,以賄賂的手段獲取了一對四不像,運往巴黎自然史博物館鑑定發表,因而引起歐洲人士對四不像的注意。此後十多年,英、法、德等帝國主義分子進行了多次的竊盜與偷運,歐洲的動物園也開始飼養與繁殖這種來自中國的珍奇動物。
一九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南苑的四不像被洗劫一空,四不像在中國終告毀滅。所幸當時在英國飼養的四不像繁殖發展順利,而得以保存了下來。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開始將四不像交換或出售給世界各地的動物園繼續進行飼養與繁殖,四不像因此而陸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這也包括了台北的木柵動物園。
現今,世界各地四不像的總數已超過二千隻,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已將牠從瀕臨絕種的紅皮書中刪除。或許四不像不再珍貴稀少,但是可悲的是,牠的世世代代終將在圈養的人工環境中度過,無法再倘佯在大自然,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