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地質
岩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加值
教材
台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
金門之礦物與岩石
金門脈岩類岩石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
第二期計畫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子計畫:岩石學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煌斑岩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a4f5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煌斑岩是一種暗色礦物含量高的暗色脈岩。多為斑狀結構,有的為等粒結構,黑雲母和角閃石是最常見的暗色礦物,輝石次之,橄欖石較罕見,淺色礦物中長石類也是常見礦物,副礦物有磷灰石、榍石、磁鐵礦和鋯石。暗色礦物多,且為自形晶或自形斑晶,這是煌斑岩類的典型特徵,稱為煌斑結構。煌斑岩容易風化和蝕變,形成碳酸鹽、綠泥石和黏土。煌斑岩色深,有的結晶較細,往往與常見的暗色脈岩和玄武岩難以區分。但是,組織結構是其重要的區別之一。
大陸岩基或岩株之花崗岩岩體常有煌斑岩岩脈貫入。金門烈嶼羅厝(圖1)與夏墅片麻岩體(圖2)常見黑色細粒緻密基性岩脈之煌斑岩(圖3)。此類基性岩石較矽質玄武岩或鹼性玄武岩有較高的鉀含量,於岩脈中心部分角閃石斑晶顯著(圖3)。岩石薄片顯微鏡觀察,斑晶礦物主要有角閃石(棕色)、黑雲母(綠色)及磁鐵礦,部分鐵鎂礦物已變質成綠泥石(圖4)。太武山、料羅、大安片麻岩中常有綠色變質基性岩脈(圖5),推測其原來亦屬於煌斑岩脈,但經退化變質作用而呈現綠色外觀(圖5)。金門夏墅和烈嶼紅山等地,變質基性岩脈中有時見有綠簾石岩團塊(圖6),主要由綠簾石、斜長石、綠泥石、方解石組成(圖7)。角閃石(棕色)、黑雲母(綠色)及磁鐵礦,部分鐵鎂礦物已變質成錄泥石(圖4)。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莊文星(年代不詳)。[中文名:煌斑岩]。《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d2.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d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偉晶岩
中文名:偉晶岩
中文名:花崗閃長岩
中文名:洋殼─陸殼接觸帶岩石
中文名:鹼性花崗岩
中文名:偉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