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的岩石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5457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彭佳嶼
彭佳嶼(圖1與圖2)又名大峙山嶼,位於東經122°5',北緯25°38',距基隆港65公里。島之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1.14平方公里。島略成甲字形,北邊大致東西向,長2公里,東西最寬2.5公里,南北最長2.3公里,南邊最短僅長800公尺。
彭佳嶼大致呈方山地形,最高點海拔165公尺。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漸低,除西南岸外,沿岸海崖高聳,高度多在50~100公尺之間。島上燈塔附近可見有兩處保留尚為完整之火山口。覆蓋於彭佳嶼地表之岩石種類以玄武岩之熔岩流為主。島上兩處最高峰,則是以火山灰及火山渣所堆積成的錐形小丘。本嶼的岩石單位可分為最底部的凝灰岩與凝灰質集塊岩之火山碎屑岩層、上覆之兩層熔岩流,以及最頂部之火山灰及火山渣錐。此等岩石單位之特性描述於次:
火山碎屑──主要為噴發至空中後掉落之火山灰與火山碎屑所凝結而成。其間常夾有粗粒,甚至巨礫之火山渣或火山礫。此是本島最底部的一層岩層。本層在島中央及東部構成本島之骨幹。在南端碼頭、東北岸之斷崖面上,以及東岸最高峰之底部海岸一帶均可見到其出露。其中以南岸出露最多,北岸出露規模最小。而東岸部則可以清楚地見到其水平之層理(圖3與圖4)。
玄武岩岩流──此種岩流有上下兩層,部分區域可見夾層之凝灰岩。底部岩流是由熔岩沿裂隙漫流至地表,而在凝灰岩山丘所構成之地形面上之低窪處形成熔岩池,層層疊置冷凝而成。以矽質玄武岩(圖5)為主,並構成海拔0~50公尺左右之地形面。岩石呈黑色,含橄欖石斑晶。上部岩流形成本島東半部較高處,約在海拔50公尺以上部分之地形面,以高鋁玄武岩(圖6)熔岩流為主,其岩石一般呈黑色,有白色長石斑點,表層多氣孔。
凝灰岩及火山渣小丘──本島中央兩處最高峰由凝灰岩及火山渣所構成。其形成之環形火山口原始地形面尚可清楚地在地形上顯示出。
火山渣錐──為本島最高峰,以各種粒徑不等的火山渣所堆積而成,應是伴隨最後一期火山作用之產物。彭佳嶼為一火山島,火山爆發,先堆積了火山碎屑物。其後,岩漿沿裂隙上升,漫流地表,層層堆疊,造成今日之彭佳嶼。構成本島基盤的火山碎屑岩層約在二百萬年前形成,其後約在一百萬年至五十萬年前陸續有玄武熔岩之活動。由五十萬至三十萬年前則仍持續著火山活動,火山碎屑或火山渣不斷堆積,並有玄武岩脈之貫入。其後則未經太大的地殼變動,故島上的凝灰質火山錐仍保留完整之形狀。
本嶼充滿各種火山構造之標準露頭,實為臺灣一保存尚佳的火山地質景觀區。
 棉花嶼
棉花嶼(圖1)又名扛轎嶼,位於北緯25°29',東經120°06',距基隆港21浬。棉花嶼和北方之彭佳嶼,西南方之花瓶嶼,三島鼎立。棉花嶼略成橢圓形,東西軸為短軸,長約 300公尺;南北軸為長軸,長約500公尺;周圍1800公尺,面積0.12平方公里。棉花嶼之海岸為連續之斷崖絕壁,海浪衝激海崖底部;海岸平直,只於西北部有一小灣,約50公尺寬,海崖較低,有一小砂洲與平地連續,成為本嶼惟一之登陸地點(圖7)。東海岸之中央部有一岩礁,高約25公尺,屹立於海中,呈一奇觀,有「屏風岩」之稱(圖8)。
本嶼地勢,大致東南部最高,北部呈臺地狀,西北部之小灣內有寬約20公尺之砂洲,與內部之稍寬平地相連,而呈畚箕形。東南部之高地有三座小丘,其東部者(即東丘)最高,海拔61公尺,丘頂至山坡有緩起伏面;西南丘比東丘約低6~7公尺,頂上岩石裸露,山勢巍峨,但山腹以下被岩屑砂土覆蓋。
本嶼亦是一火山島,由灰黑色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之熔岩流所成,有時呈熔滓狀。其中有堅硬多孔質之岩脈,抵抗風化作用,而突出於地表,尤其東南丘之丘麓者最標準。此外火山熔岩之上有些浮石凝灰岩覆蓋,厚十餘公尺,以本嶼東方及東北方最發達。
棉花嶼之火山活動期可能較彭佳嶼早期之火山碎屑岩活動為晚,但與熔岩流之活動期相差無幾。在五十餘萬年前先有玄武質熔岩溢流,然後有浮石凝灰岩之堆積。熔岩多孔狀屬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圖9),斑晶以橄欖石、古銅輝石為主,斜長石之顆粒相形之下,遠不及前二者,只能說是微斑晶。浮石質凝灰岩由各種不同顏色、多孔、質輕之浮石礫所構成,浮石礫主要為玻璃質,並帶有少許細粒之橄欖石及條狀斜長石。
 花瓶嶼
花瓶嶼位於基隆港東北東21浬之海中,由51公尺高之一小島與數個小岩礁而成。本嶼亦由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所構成,火山岩風化呈鋸齒狀之山形。主島之島形大致呈長方形,周圍不過 300公尺,四周被海崖圍繞,不易上岸。嶼之東側有一大裂罅,將嶼切分為二部。本嶼東南側之海崖中有一大海蝕洞,洞口高10公尺,寬6~7公尺,洞底相當深。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