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文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加值
教材
螃蟹化石區
認識蟹類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
第二期計畫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子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蟹的附肢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d98e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王士偉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蟹類的附肢形態各異,功能也不同;此外,同種螃蟹第附肢發育也因性別而異。
蟹類頭部有5對附肢;其中,第一觸角(first antenne = antennule)位於額緣腹面位置,在基部膨大的原肢(protopodite)內,具有與平衡感覺有關的平衡囊;第二觸角(second antenne = antenna)位於第一觸角與眼之間,在觸角基部的腹面位置,有一個尿液的排泄孔;大顎(mandible)、第一小顎(maxillula)與第二小顎(maxilla)等各一對,則組成攝食與鼓動呼吸水流的口器。
胸部的8對附肢中, 3對顎足(maxilliped)是攝食的輔助器官,也具有導引呼吸水流與清潔鰓面的功能; 5對步足(pereopod),則有運動、捕食、防禦等功能,每一步足由基部向外,由基節(coxa)、底節(basis)、坐節(ischium)、長節(merus)、脛節(carpus)、跗節(propodus),以及趾節(dactylus)等7節所組成;步足的大小、形態與功能,因類別不同而異,例如:蛙蟹(Ranina)步足的末兩節呈寬扁狀,適於沙地挖掘;有些蟹類(如:關公蟹)最後二對步足位於身體背面,而有些蟹類的最後一對步足則發育成適於泳游的槳狀。至於第一對步足特化而成的螯足,大小與形狀與後四對步足明顯不同,並且雄性的螯足較雌性者為粗大,但左、右螯足不一定對稱;即使是同種蟹類,在同性別或者在不同個體發育期也有差異;例如:關公蟹(Dorippe)的雄性成蟹,螯足就不一定對稱,但兩種性別關公蟹的幼蟹左、右螯足則均發育對稱。
蟹類6個腹節的腹肢發育較為退化,並且雌、雄有別。雌蟹的腹肢發育,除了綿蟹(Dromiidae)有第一腹肢之外,其他類別的雌蟹僅有第2至第5對可用來抱卵的雙枝形腹肢;雄蟹,通常僅發育與生殖有關的第1、第2對腹肢,其中第1腹肢的性狀穩定,成為現生蟹類分類的重要特徵之一;此外,除了綿蟹(Dromiidae)與絨毛蟹(Dynomenidae)之外,絕大多數的蟹類在第6腹節兩側,已無退化的尾肢。在一般的蟹類化石中,能夠完整觀察或能清修出腹部附肢的機會很少。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化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王士偉(年代不詳)。[中文名:蟹的附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2/e5.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2/e5.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蟹的腹部
中文名:螃蟹有幾節
中文名:蟹的頭胸甲
中文名:蟹的頭胸部
中文名:螃蟹家族
中文名:蟹的外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