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牛角江珧蛤

中文別名:牛角蛤

英文名:Comb Pen Shell

學名:Atrina pectinata

拉丁同物異名:Atrina pectinat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f3786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軟體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Mollusca
中文門名:軟體動物門
拉丁綱名:Bivalvia
中文綱名:雙殼綱
拉丁目名:Mytiloida
中文目名:貽貝目
拉丁科名:Pinnidae
中文科名:江珧蛤科
拉丁屬名:Atrina
中文屬名:曲江珧蛤屬
拉丁種小名:pectinata
描述:
簡介:"牛角江珧蛤Atrina pectinata牛角江珧蛤Atrina pectinata 分類上屬於江珧蛤科,成體殼長約15~33公分,殼寬約6公分,貝殼屬大型,殼質薄,略呈一邊為直角的梯形,或不等邊的三角形,貝殼為綠褐色或黑褐色且具微弱的放射肋,殼表沒有鱗片或棘狀突起,有時稍有鱗片突起,前背緣長且平直,後背緣較短,而背腹緣呈略為平整的切斷狀。本種殼內前半部的珍珠層較厚,近殼緣處則無珍珠層,後閉殼肌的紋路存在於珍珠層。牛角江珧蛤棲息在潮間帶到水深約20公尺,最深可達75公尺的淺海砂泥質底,以背側面尖端的部份插入軟泥或砂泥質底中,並足絲固著在海底,屬於多產的常見種。本種常被漁民稱為「牛角蛤」、「牛角蚶」、「江珧蛤」、「江瑤」,以及「玉珧」,英文俗名為「Comb Pen Shell」,中國大陸又稱作「櫛江珧」,為重要經濟貝類,發達的閉殼肌,經常被拿來製作成可食用的干貝—俗稱「江珧柱」。   牛角江珧蛤分布在溫暖的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中國大陸東岸沿海一帶以及臺灣海峽地區等地,本館館藏標本在臺灣本島的臺中、臺南、高雄以及屏東等西部沿岸,均有採集的記錄。"
食性:懸浮性有機物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軟體動物學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臺中
世界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袋狀江珧蛤
中文名:羽狀江珧蛤
中文名:黑旗江珧蛤
中文名:尖角江珧蛤
中文名:羽狀江珧蛤
中文名:袋狀江珧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