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歷史、傷痕、二二八──李喬後殖民歷史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蔡佳玲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史事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李喬
中文關鍵詞:埋冤一九四七埋冤
中文關鍵詞:二二八
中文關鍵詞:後殖民歷史小說
中文關鍵詞:屠殺
外文關鍵詞:Taiwan
描述:
頁碼:81
中文摘要:《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乃是李喬於戒嚴時期開始進行史料搜尋與調查,歷經十年的史料累積,於一九八九年起稿,一九九○年三月六日於首都早報連載至八月廿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改至台灣時報副刊連載,歷時三年半的時間完成寫作,接著在一九九五年十月自費印行、自行銷售。小說分為上下兩冊,故事從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的查緝私煙開始發展,敘述終戰之後國民黨統治政權來到台灣不久發生了二二八事件,李喬追尋事件發生之原因,藉此呈現中國與台灣在政治、社會、文化、族群心理的差異,反映二二八事件遺留在台灣人心理的受創經驗與族群創傷後遺症,並且以「還原歷史」真相之雄心挑戰官方對二二八事件隱而不談的歷史論述。 因此,本論文將就以下部份進行討論: 一、第二章首先就台灣歷史小說分為傳統歷史小說、反共歷史小說、後殖民歷史小說和新歷史小說四大類。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定位於後殖民歷史小說該類,並且說明台灣後殖民歷史小說發展的概況與《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關連。 二、第三章乃針對《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主題進行分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該部小說描述相當多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及事件之後,台灣政治、社會、文化、族群心理的轉變,本論文將針對台灣人認同政治的問題、台灣與中國的文化差異和創傷經驗的自我救贖三個子題進行分析。 三、第四章乃針對《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美學進行分析。討論李喬小說採用多語風格再現後殖民的語境之用意,及刻意運用照相寫實之手法還原二二八事件的時空環境之特殊目的和大量使用意識流手法所呈現出的小說面貌與意義。 四、第五章乃針對《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人物分析。該部小說所出現的人物相當多,此章將討論台灣人林志天、葉貞子在二二八的現實處境所面對的問題,並且分析作者透過創作虛構人物浦實所要寄寓的期待與意義,最後討論該部小說以寫實手法描繪屠殺者的形象。   李喬將《寒夜三部曲》視為自己最好的小說作品,《埋冤一九四七埋冤》雖然在美學技巧上不如《寒夜三部曲》,但是李喬這部二二八歷史小說,不但延續也消解了《寒夜三部曲》的孤兒意識主題,並承載作家本身對歷史的使命、挑戰官方歷史論述的勇氣和透過小說作品傳達創國的期待,在《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中更是達到了極致。本論文企圖透過上述主題的分析,討論《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所探究的二二八歷史意義與作家的創作意識,為台灣二二八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出版地:新竹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8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Y&id=096NTHU5625012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竹南后厝龍鳳宮
題名:蘭嶼達悟族文化紀事
題名:「大霞佃」地名追根究底
題名:池上鄉漢族民間信仰祭典組織初步...
題名:山明水秀人文薈萃的銅鑼
題名:東港地區的王船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