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臺灣通俗小說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九九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劉秀美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民間文學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通俗小說
外文關鍵詞:Taiwan
外文關鍵詞:Popular Novel
外文關鍵詞:Taiwan Popular Novel
外文關鍵詞:Taiwan Novel
描述:
頁碼:349
中文摘要:本論文以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九年間的臺灣通俗小說為研究範圍,以估定通俗文學的屬性與價值為研究目的。論文的方法設計,是以文學社會學的角度為主線,對五十年來臺灣通俗小說作外緣性的研究,同時將文學社會學以外的其它視角收攝在這個主線中作說明。 本論文共分九章,各章內容大要如次: 第一章、緒論:通俗小說向來被文人學者所忽視,因而未能在整體文學領域中突顯其應有之地位。本論文擬就此一現象作反思,以探索通俗小說值得研究之理由。本章開門見山,為此作一說明,並討論本文之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臺灣通俗小說之界定及流變:本章首先說明「通俗小說」的定義和特徵,以確定全文之研究對象。其次重點論述臺灣通俗小說之淵源與流變。文中兼及本論文以一九四九年為討論起點的理由。由於本論文的主體構思,不在對臺灣通俗小說作文學史式的呈現,而在對它作分類探索,因此進入正題之前,先陳述發展概況,以與下面各章達成縱橫互證的效果。 第三章、貼近現實世界的臺灣社會言情小說:社會言情小說可說是臺灣通俗小說的先鋒,而且流行至今,歷久不衰,是探究小說與現實關係的良好材料。本章首先討論「社會」與「言情」併稱的理由,以及這類小說在社會時空轉變下所呈現的各種內容和形式樣態。論者以為言情小說敘述手法太過於模式化,內容亦多無謂。本文則轉而認為此等敘事模式自有其價值,其內容亦自具文化意義與社會關懷。 第四章、出入傳統的臺灣新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敘寫武、俠、情、仇的主題模式,對讀者身心特具刺激效果,頗能引起社會大眾的喜愛。它通常以古代環境為敘事背景,因此往往在故事中呈現傳統文化精神。但是由於創作者是現代人,所以小說中往往還會貫注一些現代因素。這種出入於傳統和現代的特質,非但能使讀者喜愛,而且能使讀者受益。本章對此作了必要的探討。 第五章、探索人類前景的臺灣科幻小說:臺灣科幻小說頗受西方翻譯小說影響,相較而言,本土之作無論在作品的數量上或受注目的程度上都稍嫌寂寞,但是它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本章即從通俗小說的角度著手,界定這類作品「科學」、「幻想」、「小說」等三個成份的意義,探究臺灣科幻小說的發展,並著重說明它的科學性和社會人文關懷。 第六章、借古鑑今的臺灣歷史小說:歷史小說以歷史事件為寫作核心,閱讀難度較高,因此作品數量和流通情況不像前述文類那麼受人矚目,但是它仍然擁有相當大的讀者群。本章首先探究「小說」和「歷史」虛、實互補的意義,說明臺灣歷史小說的演變,分析其歷史成份與虛構成份,勾稽小說家虛構的原則與方法,並說明它具有借古鑑今的閱讀功能。 第七章、臺灣推理小說和鄉野傳奇之性質與發展:推理小說和鄉野傳奇,不像前述各類小說那麼流行,但是它們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本章略論這兩類小說的性質和發展,並探討其難成大觀的原因。 第八章、臺灣通俗小說之社會性:上述各章以文類分析為主要討論方式,而時時觸及通俗小說和現實社會的密切關聯。本章則綜攝全文,迭加新意,探討臺灣通俗小說與作者、讀者、書商、出版商、傳播媒體之間的關係,並證明通俗小說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史意義。 第九章、結論:本章總結前文,說明通俗小說值得研究的理由,以及拓展未來通俗小說方向、提昇通俗小說價值的方法。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1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N&id=089PCCU0045010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一段台東釋迦的故事
題名:原住民巫師與基督宗教的相遇--...
題名:尋跡搜錄先人踩過的腳步--造橋...
題名:清代臺東的客家人
題名:明治33年以前臺東廳之宗教概況
題名:記清明節鹿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