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道生法師佛性論之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董靜宜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民俗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佛性
中文關鍵詞:闡提成佛
中文關鍵詞:大頓悟
中文關鍵詞:依義不依語
中文關鍵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中文關鍵詞:對治悉檀
中文關鍵詞:常樂我淨
中文關鍵詞:第一義空
中文關鍵詞:聖諦
中文關鍵詞:緣起支
中文關鍵詞:三學
中文關鍵詞:六度
中文關鍵詞:諸佛感應
中文關鍵詞:涅槃
中文關鍵詞:法身
中文關鍵詞:道生
中文關鍵詞:法師
中文關鍵詞:佛性
外文關鍵詞:Taiwan
描述:
頁碼:148
中文摘要:「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中國佛教的共識,它鼓舞著修行者邁向成佛之道,堅定不動搖的修道意志。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扮演著由般若空性轉向佛性妙有的核心人物,當推舉被後世美譽為「涅槃聖」的道生法師。 本文從自他平等的本具佛性出發,以《大般涅槃經》為佛性思想教證,運用道生法師被收於《大般涅槃經集解》的注疏為理論根據,思辯論證道生法師空前不絕後的佛性創見,具體可行的成佛方法,與如磁吸鐵的諸佛感應力,以趣入常樂我淨的究竟涅槃為目標。 從因鑑果,眾生的因地中隱藏著如來果德的究竟常樂,發顯眾生性即佛性的本質,自信在未來世於我身成就三寶。由果說因,佛果的成就來自無明煩惱的斷滅,唯佛了了見佛性,是大頓悟。諸佛如來從法身出應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隨緣應感。眾生以本具大慈大悲的佛性精進修道,親證佛性,不求應感而功德圓成,與諸佛心心相印,諸佛功德力契眾生感應力,這就是感通諸佛的方法。 具體可行的成佛方法從最根本的五戒十善與不得食肉作起,由自律護他的慈悲心持清淨戒。進一步更要慧解佛性,供養三寶,不捨一毫的善行,而達到眾德淳厚的出世之善。除八倒之惑的聖諦能體證真實,理無二實,方便隨俗,說為勝義與世俗,要先見不空,然後見空。觀照十二因緣的智慧為中道佛性,中道正觀能破無盡的生死輪廻,能夠顯明眾生本有的佛性。最後由發菩提心成就三無漏學,廣行六度萬行,莊嚴無上菩提。 本文的研究結果證成了道生法師的佛性論具有理論、方法與目標,分別為平等性、可證性與真實性三種理路,並標舉出道生法師孤明先發的「一闡提也能成佛」,樹立中國真常佛性的肇始,是遵循「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與「對治悉檀」的得意象忘之談,更為行者的修道之路拓展無窮的信心與希望。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
出版地:新竹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4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Y&id=092HCU00183016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阿尼肚.上帝.海洋--從文學作...
題名:雅美族傳統命名儀式與天主教嬰兒...
題名:人、土地、與歷史記憶--以蘭嶼...
題名:山川文物:鹿港的三大古蹟
題名:三灣肚兜角的張彩麟家族
題名:三灣鄉墾荒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