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范明煥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神鬼傳說
中文關鍵詞:新竹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客家人
中文關鍵詞:媽祖
中文關鍵詞:信仰
外文關鍵詞:Hsinchu County
描述:
頁碼:286
中文摘要:客家人是漢族大家庭中一個色彩鮮明、特立獨行的族群,由於不願向異族屈服,從早期發源的中原地區,歷經千餘年的時間與多次重大的輾轉遷徙後,卻處處「反客為主,以客為家」,仍保留客家特色。 一般人以為客家人只會拜三山國王,其實不然,因為客家人在歷次遷徙的過程中,要不斷面對新的環境與危機,為了生存,不但要善用中原文化的主流優勢,又能適時適地,不停的吸收在地或鄰近族群的優質文化,這種不斷學習與包容的精神,才能在每場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在神明信仰上,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所供奉的每一位神明都是具有多功能和實用性的,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不斷的被吸納融合成一多元化信仰。天下神祗,不管本土、異域,只要能為生人提供保佑和福祉的,皆可祭拜而為我所用。神威顯赫的媽祖信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商人,隨著潮州官鹽北運的腳步,在明朝憲宗成化年間以前,就傳播到粵東、閩西這些客家地區,其迎神賽會也相當的熱烈。 可是在粵東、閩西「客家」了數百年後,又因山多田少,人口激增,加上饑荒、兵災…等現實生存環境與內在因素的改變,而不得不再次冒風濤之險與黑水之惡,渡海來臺,在面對巨浪排空的恐懼與生死未卜的未來時,媽祖信仰就成了最大的精神支撐力量,從許多當代人的記載或詩詞中,都可見識到渡海的驚險和困難,以及祈求媽祖靈顯的情形,這就是媽祖東傳的原因。 等到在臺安全登陸後,先民們馬上面臨的是要怎麼活下去,這時又由於環境的艱困與經濟的貧困,無法為媽祖建廟,所以媽祖是有神無廟,進入家庭奉祀,等到客家人有能力建廟時,又迫於現實的考量而不得不建其他神廟,媽祖則與主神同祀,這是媽祖信仰的開始分化,同時任務也開始轉型。就因為新竹地區客家人的媽祖信仰大部份都是與主神同祀方式,客家人也發展出一套祭祀媽祖的方式,新竹地區客家人奉祀的媽祖,大都刈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所以每年都要到北港進香,並迎回媽祖婆遶境、祭祀、起福與演戲宴客,年年如此,一般客家民眾對媽祖的信仰很虔誠,但聲音不大。 在乾隆年間客家人進入新竹地區拓墾迄今二百多年,一共建了四座媽祖廟及主導了一座媽祖廟的管理運作,其實媽祖卻在其他眾多廟宇中與主神同祀,且與主神平分了前半年的祭典活動,所以會形成這種特色,最主要的與新竹地區的拓墾背景及族群關係有關。這些廟宇平時運作有管理組織,祭典有祭祀組織,其祭祀組織的爐主、首事,以後往往是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所以媽祖祭祀組織遂成為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的養成所。而目前本區還在正常運作的客家媽祖會還有新東聖母會及老湖口神明會聖母嘗兩會。 最後歸結本地客家人媽祖信仰的區域特徵如下:(一)信仰虔誠,但長期無廟,媽祖廟不但建得晚,也建得少。(二)媽祖婆與主神共享尊榮。(三)媽祖同祀廟的祭祀活動比媽祖廟的相關活動還熱鬧。(四)堅持古味的春祭媽祖。(五)媽祖角色轉變的特殊性。(六)新竹縣各廟奉祀媽祖大都分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出版地:桃園縣中壢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1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N&id=090NCU05493002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記清明節鹿港民俗
題名:蘭嶼風土拾遺 -續篇-
題名:巴那巴那樣族 -上-
題名:蘭嶼--飛魚.獨木舟.雅美文化
題名: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臺東...
題名:原住民巫師與基督宗教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