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清代筆記中的臺灣故事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陳維君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史事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清代
中文關鍵詞:民間故事
外文關鍵詞:Taiwan
描述:
頁碼:139
中文摘要:本論文擬檢索清代各種筆記著作中與臺灣相關的故事,將其按照時代排序,並按照筆記故事內容分類,期望透過自清初、清中葉、清末三個階段的臺灣筆記,觀察清代文人眼中的臺灣是否因為政策、經濟、社會背景,而有所改變。並且希望藉由筆記文體本身的特質,補足正史及方志的不足,提供更多清代臺灣因政策、社會事件而造成的社會現象的觀察面向。另外,也期望這些清代的臺灣筆記故事能為清代臺灣文學帶來更為豐富的研究材料。 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略分三節,敘述研究旨趣與方法、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材料與章節說明等。 第二章分為四節,論述清初筆記中的臺灣故事,時序由康熙二十二年(1684)至乾隆六十年(1796)。第一節略述該時期清廷對臺灣的重要政策以及臺灣重大社會事件如朱一貴之亂、林爽文事件。第二節介紹清初筆記中的臺灣故事,簡介其作者、版本以及內容。第三節統整清初所有筆記小說,將其按照內容分為仙鄉類、鬼神、豔遇、物產、史遺,反映出當時人民對於渡海艱險的體認,以及對於未知生物的恐懼。第四結小結統合當時社會環境以及政治因素等,對於清初的筆記故事作一統合性的整理及論述。 第三章分為四節,論述清中葉的臺灣筆記故事,時序由嘉慶元年(1796)至道光三十年(1851)。第一節略述當時清廷對臺政策,包括渡台章程的制訂、收噶瑪蘭為版圖,以及當時海盜的崛起、臺灣的人口結構所產生的的羅漢腳以及族群間的分類械鬥事件,作一簡單的陳述。第二節介紹清中葉筆記中的臺灣故事,簡介其作者、版本以及內容。第三節則針對當時的筆記分類整理出海盜以及民變類。海盜類反映出當時沿海海盜崛起的情況,記載了釵h正史之外的海盜軼聞,民變類則反映了當時朱一貴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盪亂象,以及為了平定地方亂事所產生的傑出人物。第四節統合整理論述臺灣筆記故事所反映出的與當時時政治、社會等背景。 第四章分為四節,論述清末的臺灣筆記故事,時序由咸豐元年(1851)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關條約簽訂,臺灣割讓給日本為止。第一節簡介當時影響清廷對臺政策的牡丹社事件,以及接下來沈葆楨開山撫番、法軍侵台,以劉銘傳的自強新政等。第二節介紹清末筆記中的臺灣故事,簡介其作者、版本以及內容。第三節則針對當時的筆記故事分類整理出名人軼事類以及傳說勸世類。第四節統合當時政治與社會背景,對清末的臺灣筆記故事作一整理與論述。 第五章為結論,闡述經由本論文將清代臺灣筆記故事作三個階段的探討之後,可以大略將清代筆記故事中呈現的臺灣形象作為三部曲來看待。清初所呈現出來的臺灣是模糊且帶有神話色彩的,但受到民變的影響,也有釵h關於當時民變的筆記故事,填補了官方資料所未記載的部分,至清中葉,由於海盜的崛起,使得文人大量聚焦在海盜蔡牽的個人事蹟以及軼聞上,而清初林爽文事變的衝擊也持續到清代中葉,由民變產生相關的故事仍持續的出現於筆記之中。清末由於政治上清政府治臺轉趨積極,文人得以更近距離的角度觀察臺灣,釵h傳說故事都來自於作者在臺的親身經歷,臺灣的輪廓在此時較清初以及清中葉更為清晰,而在善書體系當中,也出現了以臺灣為背景的勸善故事,說明了臺灣已經被清代文人納入文化版圖之中。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
出版地:嘉義縣
日期:
出版日期:2006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Y&id=095CCU05045007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臺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的「風箏故事...
題名:「大霞佃」地名追根究底
題名: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臺東...
題名:一樣的金身 不同的廟貌--鹿港...
題名:蘭嶼雅美族海洋文化
題名:南王村訪問錄--臺東土著卑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