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佛祖、太祖與耶穌:羅漢內門宗教信仰之地域性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林志秋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神鬼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祀壺信仰
中文關鍵詞:督教長老會
中文關鍵詞:民間信仰
中文關鍵詞:存在空間
中文關鍵詞:神聖空間
中文關鍵詞:風水
中文關鍵詞:民俗陣頭
中文關鍵詞:地域性
外文關鍵詞:Taiwan
描述:
頁碼:182
中文摘要:本文係從宗教面向,透過空間觀點探討並存於內門地區的民間信仰、祀壺信仰和基督教長老會三者,在人地互動關係中所呈現的空間意涵和地域差異,並由此地域性彰顯當地由文化內涵與歷史脈絡所形構的區域特色。 依此先說明研究區的自然環境特徵與歷史發展脈絡,以此人地關係作為鋪陳宗教信仰產生地域性之路。其中,族群分布係形塑本區三種宗教信仰產生地域性的根本因素。平埔裔之所以大多改宗長老會,不僅在於以宗教信仰作為與漢人區辨異己的方式,以達到自我的族群認同;亦在藉信仰的同質性以維持其族群的高度均質性,並在生活空間上與漢人有所區隔。故在平埔族(尤為新港社)主要分布的地區,成了以信奉長老會為主的區域。 而平埔族的傳統祀壺信仰,並不見容於此區,而係分布於平埔族與漢人混居的漢番接觸帶上。此乃因位處此區的平埔裔與漢人的接觸較多,故大多信奉漢人的民間信仰;且祀壺信仰和民間信仰具有文化邏輯上的相通性與互容性,因而自然較易保存著祀壺的信仰。另一方面,祀壺者並不限於平埔裔,漢人承祀者亦所在多有,不過祀壺信仰係依附於民間信仰下而殘存,並與之產生合成性的文化互動,且具有高度的私密性。 民間信仰除了分布於上述平埔族與漢人混居的聚落,則主要分布於漢人為主的地區。不過由於烏山嶺山脈的阻隔性,致使山脈兩側的互動關係並不強烈,成為兩個互不統屬的祭祀範圍,且各自展現出發展過程迥異的地域特性。西側以觀音佛祖為主神的紫竹寺,其祭祀圈的演化僅一分為二,仍具有聯庄的性質;而反觀東側以媽祖為主神的興天宮,其祭祀圈本包含整個溝坪地區,然於民國六十年代後卻漸分化為數個角頭性的祭祀圈,其祭祀圈的階層亦由聯庄降為角頭的性質,影響力僅及於溝坪本庄。 紫竹寺之所以能形成聯庄廟並穩固發展,係具有其社會文化基礎予以撐舉,並在當地自然環境的背景下產生「極化」現象。且其祭祀圈的分裂亦有其歷史脈絡可循,並受社會情境所牽動,標誌著社會空間的分化與相互抗衡。在宗教活動上,則以「約」和「敬」兩種具時間性的「存在空間」共同形構出佛祖遊庄的空間性。新舊紫竹寺勢力範圍的交界,由兩廟「辦敬」的重複性以及村庄「合約」的分裂性上,可看出其界線並不顯明,而是呈現出漸變的過渡帶,具有重疊性。 烏山的阻隔性對本區宗教信仰地域性的涵構,不僅對民間信仰產生影響,同樣亦對長老會及祀壺信仰在山脈兩側造成地域差異。此山脈所造成兩側交通往來上的不便,使紫竹寺的祭祀範圍一直無法擴及烏山以東的溝坪區,儘管當地在行政空間領域的歸屬意識下會來參與佛祖遊庄。而木柵教會當年會分設出永興教會,同樣亦因烏山的阻隔性造成東側信徒至木柵教會禮拜的不便所致。再者,因烏山兩側平埔族社的組成有所差異,西側以新港社為主,且分布較為集中,故長老會的信徒較東側多而集聚;反觀東側的溝坪區,則族群組成較為複雜,與漢人混居的情形亦較為明顯,故不但基督徒為數較少且分布不若西側集中。相對而言,則保有較多的祀壺信仰,且太祖的生日亦較複雜多樣,反映了此區平埔族在社群組成上的複雜性。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0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Y&id=088NTNU0136010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馬蘭社阿美族祖源神話傳說的文獻...
題名:蘭嶼雅美族海洋文化
題名:臺東市建和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圈
題名: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臺東...
題名:鹿港大事記
題名:鹿港古蹟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