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陳建宏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名勝古蹟傳說
中文關鍵詞:桃園縣
中文關鍵詞:大溪鎮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地方社會
中文關鍵詞:公廟
中文關鍵詞:普濟堂
中文關鍵詞:繞境
外文關鍵詞:Taoyuan County
外文關鍵詞:Dasi Township
描述:
頁碼:259
中文摘要:本文所研究的範疇為臺灣區域史,選擇地點為桃園縣大溪鎮,試圖以該鎮的重要寺廟-「普濟堂」作為研究地方社會的主軸,並針對一間「地方公廟」之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在研究其興起因素及發展策略時,本文所觀察的視角著重於其整體性及長期性的變化,從自然環境、土地拓墾、祖籍群分布、人口結構、產業 交通、宗教活動、地方菁英以及一般民眾的生活型態等等問題入手,探討普濟堂興起及發展之時空背景與社會概況,並將其置於社會經濟結構的長期發展脈絡下論述,一方面希望釐清寺廟與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也藉此呈現出當地宗教活動的地域特色。從筆者所掌握的各項資料看來,普濟堂之興起應是得力於日治初期極盛的鸞堂活動,而幾位重要地方菁英亦扮演極重要角色,尤其是從鸞堂轉換為地方廟宇 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領導階層產生了大幅變動。而在廟宇建築落成後,呂建邦、江健臣等建廟發起者,卻取代了原有的鸞堂成員,順勢成為普濟堂的經理人,而江、呂兩家的影響力甚至延續到下一代。 隨著普濟堂祭祀範圍的不斷拓展,宗教活動的持續熱絡,至民國五十年代的廟宇重建之際,普濟堂的緣金來源及祭祀網絡均已涵蓋大溪全鎮,進而成為大溪境內的地方公廟。至於大正年間肇始並延續至今的關聖帝君繞境活動,則成功地將該廟的宗教活動與地方社會結合,透過各社團的表演活動,使得境內不同性質 的居民齊聚一堂,加以繞境活動每年之定期與反覆操作,使其深植人心,進而轉化為大溪本地專屬的「生活經驗」,並形成維繫普濟堂與居民之間情感的重要管道。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出版地:桃園縣中壢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4
語言:
語文:中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外獅潭陳特賢家族
題名:蘭嶼風土拾遺
題名:大竹高溪流域排灣部落開基傳說史...
題名:臺東市建和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圈
題名:三灣鄉墾荒軼事
題名: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