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王興安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史事傳說
中文關鍵詞:苗栗縣
中文關鍵詞:新竹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地名
中文關鍵詞:殖民統治
外文關鍵詞:Miaoli County
外文關鍵詞:Hsinchu County
描述:
頁碼:226
中文摘要:本文討論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殖民政權與地方互動/協力之情形,以及地方菁英的發展與演變,由於資料、暨有研究與地域特性,乃選擇新竹與苗栗地區作為討論對象。具體討論的範疇,則係殖民地菁英所能分潤之紳章、參事、街庄(區)長、協議員、專賣權利等交換手段。 根據實際的研究,筆者發現紳章原為頒給具有清朝正途功名或異途職銜之菁英,不過逐漸轉變為頒給在殖民地擁有實際地位者。參事則為攏絡與諮詢之用,最後為殖民地上層菁英壟斷;街庄長則幫辦行政性質。這些受紳者、參事、街庄區長或協議員,都是早已擁有資產地位之地方人士。因此,殖民地政權係根據地方菁英的暨有地位,加以分配殖民地微薄的權力。這種傾向,也可在專賣權利之分配中看到。 透過上述權力/利之分配,殖民統治者安置了地方秩序,地方菁英也得到發展自身之僅有的空間。這種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均衡」(當然是不平等的),則為殖民地統治帶來正面之助益。以地方金融事業之「信用組合」來看,這種局勢最為顯明。信用組合係為調節金融、促進產業,惟根據研究,殖民政權引進「信用組合」制度於台灣,一面為整理金融,一面為補助在台日人資金之不足,但是這項制度,很快就成為地方菁英的權利場域,而延續至今。 總體而言,殖民統治時期,台籍地方菁英之發展空間有限,不過尚足以維持菁英自身之發展。而且,殖民政權並未打亂地方的權力秩序,而是利用既有狀態,置入新的統治構。雖然日本的殖民統治並不能擺脫剝削的本質,不過與被統之台籍地方菁英,尚且保持著某種共生互利的關係。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1999
語言:
語文:中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蘭嶼達悟族文化紀事
題名:臺東市建和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圈
題名:元宵夜炸寒單爺迎財神--臺東民...
題名:馬蘭社阿美族祖源神話傳說的文獻...
題名:勝蹟巡禮
題名:蘭嶼達悟族的傳統生育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