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的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林江義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史事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東縣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馬卡道族
中文關鍵詞:宗教信仰
中文關鍵詞:傳統
中文關鍵詞:原住民
外文關鍵詞:Taitung County
描述:
頁碼:182
中文摘要:論文提要內容:本研究係以民族學研究的觀點,探討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從原鄉遷移到後山,其社會、文化與民族關係的重大衍變與現況。提供後山東海岸平埔族研究的基礎與學術參考。本研究重點包括下列面向:(一) 回顧馬卡道族的原鄉及遷移後山的歷史背景與過程。(二) 馬卡道族遷移定居加走灣歷經百年後其傳統社會、文化與人口變動之探討。(三) 馬卡道族的民族認同、民族關係之衍變與現況分析。 本研是以文獻法、歷史法及實證(田調)法等途徑進行。有關馬卡道族從原鄉的移動到後山遷移,儘量蒐集參考重要文獻與史料作有系統的鋪成,至於定居加走灣後馬卡道族傳統社會、文化的變遷以及日後民族關係的發展與民族認同態度,則採實證方法加以探討分析。同時,提出初步觀察分析馬卡道族復名意識的現象,提供公部門推動平埔族民族認定時在政策上之參據。本論文章節的安排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四章,以下就論文提要內容分述之:緒 論第一章 清代前荷蘭、明鄭時期,屏東平原上的「鳳山八社」原本即是馬卡道族的原鄉。台灣平埔族的分類始自日治時期,起初伊能嘉矩(1904)在其分類中馬卡道族單獨使之成為一族,但日後學者卻根據若干語言資料將其歸類為西拉雅族的支族。事實上,這些分類眾說紛云,充滿不確定與爭議性。康熙三十年代後,由於中土漢人因人口壓力亟需土地墾殖生存乃越過下淡水溪大肆侵墾。又清廷統治實施重課、重役,遂使八社日趨貧困,終至不是就地同化,即是全面讓出土地移動至潮州斷層帶。為了擺脫漢人無休止的侵墾壓力,部份馬卡道族遂自清道光九年(1829)展開了後山移民的歷史。清咸豐元年(1851)前後,一批來自赤山,萬金的馬卡道族,經寶桑(台東)分往東海岸的成廣澳移動,並且旋而北上抵原屬獵場的加走灣定居建庄,使之成為東海岸加走灣最早的拓荒先民。第二章 研究的主題是後山加走灣長久以來是一處寧靜、空白人煙罕至的區域,係自然環境不佳,陡坡地形發達,不適耕種的地方。然而馬卡道族發揮了專務耕種,又善於蓋倉儲穀的特長,同時引進耕牛,積極拓墾,遂使加走灣在日治時期成為東海岸最大的「穀倉」,其生產的蓬來米,品質優良而行銷日本。其次,馬卡道族在加走灣建立的「頭庄」、「中庄」、「尾庄」三庄,在文獻上出現甚晚,遲至日治明治二十九年(1896),田代安定氏進行台東殖民地豫察始有明確記載,但此時已形成海岸路線平埔人最大的庄社。民國三十五年(1946),加走灣三庄的行政區域調整分隸為長濱村及忠勇村,唯近年來該二村人口逐年減少,社會環境也劇烈變動,族人大多不復記憶自己的民族身分,透過移民初期頭人(頭庄潘石玲、尾庄潘阿和、中庄潘成來等三人)系譜的建立,赫然發現三庄頭人皆為家屬關係,揭開了加走灣三庄最早的拓墾歷史是以「家族式」的移民為始。第三章 研究的主題是馬卡道族遠離了原鄉,在後山的拓墾世界中,其傳統社會文化現象也正大幅的衍變;(一)語言方面:馬卡道族的語言在移民後山前後既已喪失,馬卡道族語早已淪為「死語」。河洛語已取代並成為日常生活中主要語言,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轉語」民族。(二)宗教方面:其傳統社會為「祀壺」崇拜的民族,屬尪姨系統沒有公廨的「祀壺文化圈」。唯如今族人大多改信台灣民間信仰。頭庄的「保安宮」是庄內的信仰中心,其奉祀神明與原鄉赤山、萬金地區寺廟所祀神明頗多雷同,兩地寺廟崇拜似有絕對的連繫關係。(三)婚姻關係方面:馬卡道族傳統社會是男子入贅婦家的母系社會。唯目前已式微消失,而改行嫁娶婚。以往的族內婚也逐漸轉為通婚,但鄰近的阿美族百年來始終不是通婚的對象。第四章 探討加走灣馬卡道族的民族關係與復名意識。根據調查加走灣是一處族群複雜地區,自馬卡道族遷居後相繼有阿美族、噶瑪蘭族的移入,日治時期河洛、客家亦隨之而來,台灣光復後部份退役榮民更被安置於此,遂成名符其實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在民族關係上,馬卡道族人雖然認為無分民族互動關係都一樣好,實際上「河洛、客家」才是與其相處最好的族群亦是互動關係的焦點民族。在復名意識上,馬卡道族普遍隱有認同污名的顧忌,認為族人早已走出「番」而成為「人」,何必再回首做「番」?馬卡道族的民族意識呈現模糊,民族認同諸多顧忌而變的困難,馬卡道族的歷史圖像正日趨褪色消失。近年來一支支平埔族群後裔,試圖走出歷史的限制,擁抱失而復得的歷史記憶,宣稱新知的族群身分,然而加走灣馬卡道族在這一波民族復振的浪潮中反顯得沈默與迴避,凸顯了其內部長期以來族體自我與集體認同崩潰解體的嚴重現象。從研究的結論,吾人初可窺知,數百年來台灣西部平原平埔族群次第同化、消失的歷史縮影,一個興盛的民族因著環境劇變而逐漸步向黃昏的苦難與堅韌,並深切體會原住民族生存發展的嚴苛試煉與無情,惕厲馬卡道族意識要重建、認同要強固,除自身民族的覺醒與建構,外人恐難挿手的沈重使命。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4
語言:
語文:中文
關聯:
全文電子檔: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ay.jsp?FT=Y&id=092NCCU5100010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大海的藍色翅膀:訪飛魚故鄉蘭嶼
題名:南王村訪問錄--臺東土著卑南族...
題名:鹿港稽古錄
題名:從傳說紀錄到文學創作--蘭嶼在...
題名:來去「做橋」喔!來去造橋--鄉...
題名:記鹿港中元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