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的發展(1701—1945)—以林簪家族為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林鉦昇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人物傳說
中文關鍵詞:臺中縣
中文關鍵詞:林姓族人
中文關鍵詞:林簪家族
中文關鍵詞:宗族組織
中文關鍵詞:林清潭
中文關鍵詞:林金裕
中文關鍵詞:林湯盤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外文關鍵詞:Taichung County
描述:
頁碼:190
中文摘要:明末清初以降,漢人陸續遷臺,中國的宗族組織亦隨漢人的定居逐漸成形,而臺灣宗族組織的相關研究,乃成為臺灣開發展史研究中重要的一環。然而因臺灣特殊的自然與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臺灣宗族組織的發展未必完全同於中國內地。故臺灣宗族組織的研究也就成為解決中國親屬制度的重要課題之一。 林姓為臺灣第二大姓,而臺中地區的霧峰林家、龍井林家等家族研究,在許多前輩的努力下已有相當成績,然仍有相當多重要的家族如臺中林耀亭家族、社口林振芳家族、太平林志芳家族仍有持續研究的必要。 日治時期,臺灣中部地區的林姓族人發起重建林氏宗廟,對其宗族組織的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林氏宗廟的重建是在那些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下而促成的?故透過對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發展的相關研究,或可更深入地了解臺灣宗族組織的發展情況。至於以林簪家族為例,則是因為林簪家族在臺中地區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卻相當的不足,故以兩章的篇幅來對該家族進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在研究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的發展。而本文所指的臺中地區,是今除和平鄉之外的臺中縣與臺中市。而研究時間,起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林姓族人入居臺中地區,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臺灣光復為止。 本文的章節安排,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四章,另有兩個附錄。各章節內容與主題,概述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主在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主旨及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成果回顧與章節內容概述等。 第二章,主在探討林氏的早期播遷與入臺經過。林姓為臺灣第二大姓,約佔全臺總人數的8%,然林姓在中國卻僅為中國第十三大姓。故筆者以為在研究臺中地區林氏宗族的發展前,應先就林氏宗族的早期播遷與入臺經過進行深入的探究,以釐清林姓會成為臺灣第二大姓的原因與歷史脈絡。 第三章,主在探討清代至日治時期林氏宗族在臺中地區發展的情況。第一節研究清代臺中各地區漢人開發的情況,及影響各地發展先後的因素。第二節則就清代林氏宗族移居臺中地區的情況進行論述,並對林石、林請、林君寵、林朴直等四個在清代已經發展相當不錯的林氏家族進行較深入的探討,以期了解這些家族如何由流徙之民轉而發展成為臺中地區的重要家族。第三節則探究臺中林氏宗廟在日治時期創立與經營的經過,並分析宗廟相關衍派成員的社經背景。 第四章以家族史的方式,專章探究樹仔腳林家於清代與日治時期的發展。第一節首先就林家渡臺祖林簪的家庭背景、渡臺原因、渡臺經過及其選擇定居於旱溪(在今臺中市東區)的原因與經過,以及與其子孫於清代在臺中地區發展與分布的情形。第二節則探究在日治初期快速躍升為臺中地區重要家族的林耀亭房支,及其房支在日治時期發展的情況。 第五章則是嘗試在前文的研究成果上,進一步析論林簪家族如何利用自身的條件來創造優勢,並與其所處地區社會進行互動,進而累積家族財富與社會聲望,以提昇自己在地方上的政治、社會、經濟方面的地位。同時並探究林簪家族在遭遇政治、社會、經濟等外部環境的改變時,如何因應並進行自我調適,以維持甚或進一步提昇家族聲望與地位的過程。 文末另有兩個附錄,附錄一以編年體的體例,整理出林簪家族的相關大事,方便讀者檢索;附錄二則為林簪家族的世系表,方便讀者了解該家族成員間的關係。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出版地:臺中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2
語言:
語文:中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臺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
題名:記鹿港中元民俗
題名:三灣肚兜角的張彩麟家族
題名:大竹高溪流域排灣部落開基傳說史...
題名:蘭嶼--飛魚.獨木舟.雅美文化
題名:巴那巴那樣族(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