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從歷史足跡看巴宰族岸理社之宗教變遷:以埔里愛蘭地區的基督教化為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姚嘉音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民俗傳說
中文關鍵詞:南投縣
中文關鍵詞:埔里鎮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信仰
中文關鍵詞:巴宰族
中文關鍵詞:岸理
中文關鍵詞:改宗
中文關鍵詞:宗教變遷
外文關鍵詞:Nantou County
外文關鍵詞:Puli Township
描述:
頁碼:179
中文摘要:早期台灣屬於殖民社會,故宗教信仰的轉變往往伴隨著殖民者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宗教的形成與信仰的轉變在台灣這個小小的島上是多變的。就巴宰族而言,改宗的問題不僅僅是停留在現今族人所信仰的基督教這個小小脈絡中,改信漢人信仰也是一個事實,巴宰族人因著張達京與當時受清政府重用成為「官番」的關係,接受了漢人多方的洗禮,在宗教信仰上則包括了對土地公、媽祖信仰。巴宰族的宗教變遷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與社會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現象,其包括了三個階段:一、原始信仰;二、漢人信仰;三、基督宗教信仰,本研究主要的重點問題即是巴宰族的宗教信仰變遷。 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與歷史演變,巴宰族在宗教信仰上呈現了三個明顯的宗教信仰階段,在這漫長的變遷階段裡由於不斷有新的文化、新的思想脈絡注入,使得巴宰族在短短的一百多年裡有了全新的面貌,更在這個世代裡成為一個完完全全接受西方基督宗教的族群。而巴宰族的基督教化就有如接受洗禮一般,舊的信仰被信徒們完全的捨棄,進而接受新的信仰,巴宰族人的生活是與信仰結合在一起的,不管是個人親身對基督教信仰的感受也好、日常生活遭遇到的事物變化也好、婚喪喜慶的儀式進行也好,亦或者對文化復興等事件的看法也好,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基督教信仰的教導是伴隨著族人的生活一起存在的,也就是基督教信仰是與他們的生命一同活著的,對族人而言是一個他們正在信仰,並且相對於傳統文化的信仰,基督教信仰是一個活著的信仰。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2007-12
語言:
語文:中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後龍史蹟地理文化文物地情懷
題名:蘭嶼風土拾遺
題名:巴那巴那樣族(中之一)
題名:尋跡搜錄先人踩過的腳步--造橋...
題名:臺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的「風箏故事...
題名:外埔庄拓墾史探源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