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公館平原祠廟之空間配置及景觀內涵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來源資料庫:學位論文
著作者:
創作者名稱:朱毓慧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分類:名勝古蹟傳說
中文關鍵詞:苗栗縣
中文關鍵詞:公館鄉
中文關鍵詞:民間傳說
中文關鍵詞:福德祠
中文關鍵詞:寺廟
外文關鍵詞:Miaoli County
外文關鍵詞:Gongguan Township
描述:
頁碼:149
中文摘要:祠廟,乃文化群體在歷史脈絡下所創塑之文化景觀﹔祠廟建置的背景反映居民生活世界之人文需求,祠廟活動則是居民政治、社會、經濟、情感等的整合運作,本文以公館平原之區域中心大廟、福德祠為研究對象,就其空間配置、創塑過程、景觀型制及廟宇活動為研究主題,探究祠廟景觀之空間配置與內涵所在。祠廟雖為一靜態文化景觀,然祠廟之人群活動卻是祠宇內涵形成的基礎,因此本文運用田野調查及文獻研讀的方式,從區域歷史、文化群體特色為著點,以暸解公館平原居民創建祠廟的內在動因,及祠廟的外顯人文活動所隱含的人、廟、地關係。區域中心大廟以神聖靈驗事蹟,凸顯於居民生活世界,成為潔淨向心空間之中心。區域中心大廟之創塑過程,乃是區域的開發背景、維生方式、文教社經的統整發展,祭祀神祇則反映居民生活世界的需求。易言之,區域中心大廟之向心性空間需藉由所屬轄下居民的參與始有意義,故因現代化、都市化而造成區域社經發展及文教傳統的轉變,亦會顯現於廟宇活動中。福德祠所祀奉者為當境土地神,以守護居民生活各面項而受人崇敬。福德正神崇祀源自土地崇拜,公館平原福德祠普遍具有座向朝南、植栽樹木、座落田園環境、庇佑農事豐收的特徵,即是最佳證明。然因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受到現代化的衝擊,公館平原福德祠之廟貌型制、祭祀現象、祭祀環境多所改變,部份已與原始傳統不相符,傳承意義喪失良多。祠廟建置乃因居民為求居存空間的安居,無論是區域中心大廟抑或福德祠,皆是以神聖性護佑居民生活世界不受襲擾。區域中心大廟與福德祠間,藉由神力護持以及從屬關係,分為中心—四方(環)之神聖景觀,護衛「圓」內居民潔淨安宜的居存空間。祠廟的內涵所在則是藉由廟宇活動而呈現,人際網絡、宗教信仰、區域發展等整合於其中,展現人、廟、地三者間的互動。
出版者:
主要出版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出版地:臺北市
日期:
出版日期:1998
語言:
語文:中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圖書館

授權聯絡窗口

圖文授權請逕洽出版者或作者。 資料庫相關問題請洽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ref@ncl.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題名:辛未年池上鄉玉清、保安、福德宮...
題名:臺東縣成功鎮軼聞 -2-
題名:人、土地、與歷史記憶--以蘭嶼...
題名:蘭嶼風土拾遺 -續篇-
題名:從傳說紀錄到文學創作--蘭嶼在...
題名:三灣墾戶張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