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生綱
無尾目
蟾蜍科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共護台灣蛙蛙世界
中文名:黑眶蟾蜍
學名:Duttaphrynus melanosticus
中文俗名:癩蝦蟆
其他俗名:Spectacled toad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416157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
類型:物種照片圖檔、WAV錄音檔、MP3錄音檔
主題與關鍵字: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綱名:兩生綱
拉丁綱名:Amphibia
中文目名:無尾目
拉丁目名:Anura
中文科名:蟾蜍科
拉丁科名:Bufonidae
拉丁屬名:Duttaphrynus
拉丁種名:melanosticus
描述:
學名歷史:黑眶蟾蜍是德國籍自然學者J. G. Schneider (1750-1822)於1799年根據採集自印度的標本命名,種名拉丁文melano指的是黑色,stic是皮膚上的斑點或突刺,所以是根據外型命名。
聲音特徵:1.鳴叫時間間隔 8.93±6.09(秒)。2.鳴叫長度 14.24±2.67(秒)。3.主要頻率 1491±20.5(Hz)。
物種概述:黑眶蟾蜍因從吻端、上眼瞼到前肢基部有黑色隆起稜而得名,體色呈黑色或灰黑色,體長約5至10公分,全身佈滿黑學名:Bufo
棲地生態:牠們分佈於海拔600公尺以下的平地及山區,常在住宅附近、草澤、稻田、空地等開墾地出沒。繁殖力很強,若環境適宜,常常不出幾年,就發展出數百隻的龐大族群,是最樂於和人類共處的兩棲類之一。
地理分佈:黑眶蟾蜍廣泛分佈於中國大陸西南部及南部、台灣、亞洲南部、斯里蘭卡、印尼及婆羅州等地。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貢獻者:
拍攝人員:李鵬翔
錄音人員:楊懿如
出圖人員:陳調仁
格式:
數量:2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2.5版
後設資料創用CC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中文名:黑眶蟾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65/9f.html(2012/12/27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65/9f.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學名:Bufo melanostic...
學名:Bufo bufo
學名:Bufo bufo
學名:Bufo bufo
學名:Bufo bufo
學名:Bufo b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