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面天樹蛙

學名:Kurixalus idiootocus

其他俗名:Meintein tree frog、Temple tree frog

中文名:面天樹蛙學名:Kurixalus idiootocus其他俗名:Meintein tree frog、Temple tree frog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380046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
類型:物種照片圖檔、WAV錄音檔、MP3錄音檔
主題與關鍵字: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綱名:兩生綱
拉丁綱名:Amphibia
中文目名:無尾目
拉丁目名:Anura
中文科名:樹蛙科
拉丁科名:Rhacophoridae
中文屬名:原指樹蛙屬
拉丁屬名:Kurixalus
拉丁種名:idiootocus
描述:
學名歷史:面天樹蛙是由日本學者M.Kuramoro 及台灣學者王慶讓先生於1987年命名發表的新種,其種名idiootocus指的是不同的產卵型態,因為面天樹蛙的外型和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所以先前一直被誤認為同一種,但因這兩種蛙類有不同的產卵方式,所以確定為不同種,因此將其種名取為idiootocus。至於俗名面天樹蛙則是因為模式標本的採集地點位於陽明山的面天山區,所以是地名。
聲音特徵:1.鳴叫時間間隔 4.362±4.68(秒)。2.鳴叫長度 1.996±2.567(秒)。3.主要頻率 2565±66.5(Hz)。
物種概述: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長得很像但體型略小,約2至5公分。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的皮膚上都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也都有一個X或H形深褐色斑,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面天樹蛙的體色相當多變,但以褐色為主不會變綠,和艾氏樹蛙體色經常帶點淺綠色不同。面天樹蛙的拇指基部內掌瘤並不特別發達,腹部有很多的深色小斑點,尤其靠近腋部有兩個大黑斑,這和艾氏樹蛙有顯著差異,是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最重要的分辨特徵。。面天樹蛙生殖期從二月到九月,相當長。在暖冬的時候,生殖期甚至可達全年。生殖期間,雄蛙會在夜晚聚集到水邊低矮的植物體上或地上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逼、逼、逼」和艾氏樹蛙類似,但比較短促而且凌亂。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接近白色。卵很大(卵徑約2.4公釐),常因沾有沙粒而呈土褐色,有如打翻一地的粉圓。
地理分佈:面天樹蛙是台灣的特有種,廣泛分佈於台灣的西部中低海拔地區。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貢獻者:
拍攝人員:李鵬翔
錄音人員:楊懿如
出圖人員:陳調仁
格式:
數量:2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2.5版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